面对天灾,如何避免消极情绪
大众在面对灾难信息时,如何更好地进行心理自我保护呢?为此,笔者采访了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专家。
专家指出,面对灾难信息,人们容易出现负性情绪投射,这种情绪投射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心理障碍和躯体症状。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到“放出去,走出来”。
“放出去”指的是要把自己内心的焦虑、恐惧、悲痛、愤怒等痛苦的体验发泄出来。学会向身边人倾诉,把倾诉作为一种有效的减负方式。避免长时间、过于深入地接触灾难新闻,不要一个人观看灾难影片,以免加重心理负担。相反,我们可以积极向灾区捐助,将自我成就感和抗击天灾相连,这样可以提升自我价值和减轻负罪感。
而“走出来”则是要多接触外界社会,多进行户外运动。例如,体育运动不仅能改变人的心理状态,消除忧郁、胆怯等负面情绪,还能增加良性体验,扩大个人的社会心理支持。专家推荐的户外运动包括游泳、慢跑、球类运动和其他集体性运动。
还有一种心理现象叫做“蛋壳心理”,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和中青年女性身上。表现为心理脆弱、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较差。有这种心理的人一旦遇到应激事件,往往无法调试好自己的心理平衡,引发心理障碍或影响生活和学习。在接触到灾难信息后,“蛋壳心理”的人可能会出现心理承受力明显下降、情绪低迷等现象。对于这种情况,家人应善于发现和指导,多陪伴、倾听和鼓励。家长也可以借助灾区人民的英勇顽强精神,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专家提醒大众,“天灾”或多或少会在人们心里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暗示甚至心理恐慌。人们应尽量减少过度接触,多关注灾区重建,重视和亲人、朋友的相处,深刻体会人间亲情的重要性。我们也要学会科学、健康地控制情绪,接受自己的情绪,既不否定自己,也不过分沉溺于负面情绪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面对灾难信息时保持冷静和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