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调理(优先推荐)
1. 作息与环境调整
固定起床/入睡时间,避免白天午睡超过30分钟
卧室保持18-22℃、使用遮光窗帘,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
睡前1小时避免电子设备,可听轻音乐或泡脚(水温40℃左右)
2. 饮食与运动
晚餐选择小米粥、温牛奶等富含色氨酸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
每天下午进行30分钟太极拳/散步,但睡前3小时避免运动
3. 心理调节
通过冥想、呼吸训练缓解焦虑,建立"烦恼清单"专门处理
多参与社区活动,家人应增加陪伴沟通
二、医学干预方案
1. 中医疗法
针灸三阴交、内关等穴位改善睡眠质量
中药方剂如酸枣仁汤、归脾汤需中医师辨证使用
2. 西药治疗(需严格遵医嘱)
短期可用唑吡坦(5-10mg)或右佐匹克隆(3.75-7.5mg)
伴有焦虑抑郁时可联用舍曲林(50mg)等药物
三、新型辅助方案
1. 营养补充剂
NMN补充剂可能通过提升NAD+水平改善生物钟(临床显示8周后睡眠增加41%)
酪蛋白肽产品可激活GABA受体,但需选择有团体认证的产品
2. 物理疗法
经颅磁刺激等非侵入性治疗对顽固性失眠有效
注意事项
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需优先控制,这些疾病可能导致继发性失眠
慎用苯二氮类药物(如),长期使用可能加重认知障碍
若每周失眠≥3次且持续1个月,建议到睡眠专科就诊
建议先从生活方式调整开始,若2-4周无改善再考虑医学干预。夏季睡眠时间稍缩短属正常现象,关键关注醒后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