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调理方法
1. 生活习惯调整
白天适度活动(如散步、太极拳),避免午睡过长,保持规律作息。
睡前避免刺激性活动(如看紧张影视、玩手机),可听舒缓音乐或阅读轻松书籍。
晚餐清淡少量,避免过饱或空腹,无糖尿病者可饮用温牛奶或蜂蜜水助眠。
2. 物理辅助疗法
睡前温水泡脚或泡澡,通过体温调节促进睡意。
尝试中医穴位按摩(如神门穴、涌泉穴)或"神门画圈法"(双手叠合画圈冥想)。
保持卧室环境安静,温度湿度适宜(建议20-24℃,湿度50%-60%)。
二、中医与食疗建议
1. 中药调理
心脾两虚型:可服用归脾丸或酸枣仁黄芪桂圆汤。
肝郁化火型:推荐黄连阿胶汤或酸枣仁柴胡栀子配伍。
痰热扰心型:适用竹茹、枳实等化痰安神药材。
2. 食疗推荐
红枣百合粥、酸枣仁粥等安神膳食(需睡前2小时食用)。
避免咖啡、浓茶,可适量饮用莲子心茶清心火。
三、药物干预注意事项
1. 西药选择
优先短效非苯二氮类药物(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减少次日头晕跌倒风险。
合并焦虑抑郁时需配合抗抑郁药物,需严格遵医嘱。
2. 中成药与辅助
谷维素调节植物神经功能,酸枣仁制剂养心安神,副作用较小。
褪黑素适用于生物钟紊乱者,但需注意剂量。
四、特殊注意事项
长期失眠需排查原发病(如痴呆、脑血管病),针对性治疗更有效。
避免自行滥用,尤其苯二氮类药物可能增加老年人跌倒风险。
若失眠伴随情绪障碍(如持续焦虑),建议心理科联合治疗。
通过以上方法综合调理,多数老年人失眠可得到改善。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务必及时就医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