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失眠注重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类型的失眠症状和体质特点,采用相应的经典方剂。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治疗失眠经验方:
1. 酸枣仁汤
组成:酸枣仁(炒)、川芎、知母、茯苓、甘草。
功效: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适用症:肝血不足,虚热内扰,表现为虚烦失眠、心悸不安、头晕目眩、咽干口燥等。
用法:水煎,分3次温服。
2. 半夏秫米汤
组成:半夏、薏苡仁(或秫米)。
功效:交通阴阳,调和胃气。
适用症:胃不和则卧不安,伴有恶心、胸闷、舌苔厚腻等消化道症状。
用法:半夏6克,薏苡仁15克,煎汤后煮米汤服用。
3. 黄连阿胶汤
组成:黄连、黄芩、阿胶、白芍、鸡子黄。
功效: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适用症:心肾不交型失眠,表现为心烦、心悸、口燥咽干、舌尖红等。
4. 黄连温胆汤
组成:黄连、半夏、竹茹、枳实、陈皮、茯苓、甘草。
功效:清热化痰,安神定志。
适用症:痰火扰神型失眠,伴有烦躁易怒、胸闷痰多等症状。
5. 合欢夜交藤茶
组成:合欢皮、夜交藤。
功效:解郁和血,宁心安神。
适用症:抑郁型失眠,伴有心悸、胸闷等。
6. 五味子配酸枣仁
组成:五味子、酸枣仁。
功效:补心安神,定悸。
适用症:心气虚或心阴不足引起的失眠、心悸。
7. 茯神麦冬汤
组成:茯神15克、麦冬50克、熟地50克、丹参15克、黄连10克等。
功效:补益心肾,清热安神。
适用症:顽固性失眠,心肾不交,表现为白天晚间均不眠。
8. 桂圆枸杞汤
组成:当归5克、桂圆肉5枚、枸杞子15克、石斛粉2克。
功效:补肝血,安神。
适用症:肝肾阴虚,精血不足引起的失眠、眩晕等。
9. 西洋参麦冬汤
组成:西洋参、麦冬、淡竹叶。
功效:益气养阴,安神。
适用症:气阴两虚型失眠,表现为似睡非睡、易惊醒。
10. 针灸治疗
常用穴位:神门、百会、内关、三阴交等,根据辨证加减穴位,如肝郁加太冲,痰湿加丰隆等。
以上方剂需在中医师指导下使用,根据个体情况调整剂量和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