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

生活常识 2025-07-01 13:430生活常识www.shimianzheng.cn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文化传承与理解

通过解读诗歌意象,深入感受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了解长征历史背景。

2. 语言建构与运用

掌握关键词汇如“逶迤”、“磅礴”等,理解古诗中的夸张修辞手法,如“腾细浪”、“走泥丸”,以提升古诗鉴赏能力。

3. 思维发展与情感体验

通过小组合作,深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关键词句(如“不怕”、“等闲”),详细分析红军藐视困难的精神内核。

难点:理解诗歌中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等诗句的夸张手法与其深层象征意义。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情境导入(5分钟)

任务: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段,展示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真实场景。

互动:学生分享课前搜集的长征故事,教师补充长征的路线图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2. 初读感知(10分钟)

自主:自由朗读,标注生字词。教师正音并示范节奏划分。借助注释理解全诗大意,小组内互查难点。

成果展示:学生齐读,教师配乐范读,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品析(20分钟)

活动一:意象解码

分组讨论:诗中描绘了哪些长征场景?对比分析“细浪”与“五岭”、“泥丸”与“乌蒙”的夸张效果,体会其写作手法的独特之处。

活动二:情感共鸣

关键词圈画:聚焦“不怕”、“只等闲”等词,联系历史背景,感悟红军的坚定信念与从容态度。角色代入:以红军战士的视角描述“喜踏岷山雪”的心情,深入理解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 拓展延伸(10分钟)

创意表达:举办诗词朗诵会,用不同形式(配乐、分角色)演绎全诗。对比阅读毛泽东其他诗词,感受其豪迈诗风。

5. 总结升华(5分钟)

课堂小结:梳理诗歌的结构,总结红军的精神内核。情感升华:联系新时代的“新长征”内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红色基因。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

资源包:长征路线动态地图、红军战役影像资料、背景音乐《长征组歌》、毛泽东诗词集电子资源等。

评价设计: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朗诵情感表达)和课后作业(仿写诗句、长征主题手抄报)进行评价。

五、板书设计

七律长征

【总】 不畏难 万水千山(等闲)胜利豪情满满展现无畏精神内核。 暖寒交替彰显智慧与乐观态度。 岷山笑最终笑对难关开启新征程勇往直前再创辉煌胜利景象映入眼帘历久弥坚的精神内核在新时代闪耀着璀璨光芒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续写新时代新长征的伟大篇章砥砺前行续写辉煌。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