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会议在济南举行
济南盛况空前,学术盛会璀璨开启
5月12日,山东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会议在泉城济南隆重召开。此次大会由山东中医药学会主办,并由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徐云生教授主持。众多业内权威人士出席了此次会议,包括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武继彪教授,山东中医药学会会长于淑芳女士等。中国工程院张运院士以及来自各地的中西医专家、学者和医务工作者共计700余人也齐聚一堂,共襄络病研究的盛举。
在这场盛大的学术会议上,通心络胶囊的研究成果备受瞩目。张运院士详细介绍了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领衔的“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CAPITAL)”报告。该研究旨在明确为期24个月的通心络治疗能否通过减小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来延缓颈动脉斑块进展,并采用了科学、循证的研究方法来验证通心络胶囊的有效性。这一研究不仅是中药研究创新的新模式,而且标志着我国在络病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研究结果显示,通心络胶囊在稳定逆转斑块体积、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方面表现出显著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通心络组的斑块面积、血管重构指数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均显著减少。这一成果得到了国际权威科技期刊《科学报告》的认可,并被发表在该杂志上的论文所详细阐述。值得一提的是,《自然》是国际公认的享有最高学术声誉的期刊,其发表的文章都是经过世界范围内知名专家层层审读把关的高水平论文,而关于复方中药研究的论文在其中尤为罕见。
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为中医药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同时也展示了我国在络病研究方面的成果和进展。此次大会的召开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并为广大中医药爱好者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机会。通心络胶囊的研究成果也将为未来的中医药研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遵循国际循证医学研究规范:芪苈强心胶囊为心衰治疗带来新思路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在“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治指南中的中药定位及临床意义”主题报告中,详细阐述了芪苈强心胶囊的重要性。该药物在2012年开展了一项涉及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顶尖循证研究,以NT-proBNP为主要研究终点,这一研究在心血管领域权威杂志《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上发表,使得芪苈强心胶囊作为唯一被推荐的中成药载入《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不仅如此,由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的“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在亚太地区约100家临床中心展开,旨在更全面、系统地评价芪苈强心胶囊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研究预计纳入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的亚裔心衰患者,以心血管死亡率和心衰恶化再住院率为主要研究终点。所有检查均为免费且为临床常规检查,不会给患者带来额外的痛苦和经济负担。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当前的患者,还将为未来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与此在另一个研究领域,津力达颗粒正在为改善糖脂代谢紊乱与血管并发症提供新的视角。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临床中心的徐春教授在《从胰岛素信号通路谈糖脂代谢紊乱与血管并发症》的报告中指出,传统的血糖控制方法虽然能够控制血糖,但并不能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并发症情况。为此,徐教授从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的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介绍了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如何导致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等问题。
徐教授指出,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的降糖治疗措施有可能在降低血糖的同时减少血管并发症的获益。津力达颗粒作为一种可能作用于胰岛素信号通路的药物治疗方案,或许能够在改善糖脂代谢紊乱与血管并发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研究领域的发展令人期待,将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治疗选择。徐教授团队在“津力达对肝细胞IRS-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研究”中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他们证实,津力达能有效抑制PI3k-Akt-mTOR通路,从而显著减少肝脏脂肪的合成,同时增加脂肪酸的氧化。这一发现对于预防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津力达与二甲双胍都能在改善脂代谢紊乱、预防血管并发症方面发挥作用,但津力达独特的作用机制在于其通过抑制PI3k-Akt-mTOR通路实现上述效果。
传承与创新是中医发展的两大驱动力。络病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独特部分,在慢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次会议中,丁元庆教授深入介绍了络病的病机、辩证及通络药物,特别是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和芪苈强心胶囊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通络药物,它们在血管病变防治中的独特优势得到了广泛认可。
参松养心胶囊作为一种经典通络药物,已被证实能有效抑制室性早搏。宋尚明教授在报告中强调了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的复杂性,包括非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的联合应用。多项研究表明,参松养心胶囊对于轻中度收缩性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的患者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尤其适用于窦缓伴有室早的患者。它不仅能减少早搏,还能改善心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中医络病理论在慢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的认可。通过深入研究络病的病理机制和研发更多有效的通络药物,中医有望在慢病防治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参松养心胶囊等通络药物的临床应用,为慢性病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也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山东络学研究四十载:致敬杰出专家,绽放学术风采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一场由吴以岭院士引领的络学研究之旅开启。四十年来,这群矢志不渝的研究者深入络病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吸引了国际医学界的目光。这场研究的薪火,在山东籍的众多专家和学者间传递,他们来自中医、西医以及中西医结合的不同领域,为络病理论研究和发展付出了辛勤努力。
近日,在一场隆重的会议上,吴以岭院士亲自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向多位山东的杰出学者表示崇高敬意。于淑芳女士、武继彪教授等十四位专家,因其对络病学研究的卓越贡献,被授予“络病建设功勋人物”与“络病建设突出贡献专家”的荣誉。这些荣誉不仅是对他们个人努力的认可,更是对他们为推动山东络病学科发展和学会建设所做努力的肯定。
山东省在络学研究领域一直走在前列,作为全国较早开展络病学研究的地区之一,山东省在中医络病学研究、通络药物临床应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尤其是山东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十二年来,该省广泛吸引了省内外的心脑血管、糖尿病、呼吸及肿瘤等领域的中西医多学科专家参与。在山东中医药学会的指导下,山东络病专委会不断推动学术发展,将中医药在慢病防治方面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多年来,山东的络病研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不仅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显著进展,更将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基层医疗实践,特别是在慢病诊疗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专家团队深入基层,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带给广大患者,为他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今天,当我们回顾这四十年的历程,不禁为那些默默付出的专家们致敬。他们的努力不仅推动了络学研究的进步,更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期待未来,山东省乃至全国的络学研究能够继续深入,为更多患者带去健康与希望。山东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一直积极致力于中医药发展以及中西医结合交流工作。该委员会不仅深化了络病理论在诊疗实践中的应用,更将这一理论深入到基层医疗单位,使更多的基层医生和患者得以受益于这一理论的指导。
在学术活动方面,络病专业委员会持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研讨会、论坛及讲座,致力于将的络病研究成果和诊疗技术带给广大医疗工作者。这些活动不仅限于大医院,更是深入到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广大基层医生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他们通过基层巡讲和继续教育活动,普及络病知识,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水平,让患者在基层就能接受到专业而全面的医疗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络病专业委员会还十分重视与公众的互动。他们通过举办各类科普讲座和义诊活动,让广大患者了解络病理论及其在实际诊疗中的应用,从而增强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和信任。这些努力不仅提升了中医药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也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山东中医药学会络病专业委员会在推动中医药发展、促进中西医结合交流以及普及络病知识等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绩。他们的努力不仅让广大医疗工作者和患者受益,也为中医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注:转载自网络,仅作为信息传递之用,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文中所述内容、观点等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对文中陈述之内容、观点等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或承诺,请读者自行核实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