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团伙在广西落网
跨省流窜作案的盗墓团伙:六年穿梭五省,文物失窃惊天
近期,有两起跨省流窜作案的盗墓团伙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团伙不仅盗掘了多处古墓,还倒卖了大量珍贵文物,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第一起案件发生在六年前至现在的期间,由张某和吕某军等人主导的团伙,他们像风一样穿梭在广西、广东、江西、安徽、甘肃和贵州等地。据可靠消息透露,他们在这六年间盗掘了超过40座的古墓,倒卖的文物数量更是超过了150件。他们的作案手段十分嚣张,甚至在甘肃盗得一件清代的五爪龙袍后,胆大包天地穿在身上拍照炫耀,并将照片上传至团伙聊天群。他们的作案手法十分娴熟,分工明确,深夜在人迹罕至的古墓作案,以低价倒卖文物。例如,在广州某清代一品诰命夫人墓,他们仅用了数小时就盗取了一对珍贵的龙纹青花将军罐。警方通过线索深挖,于近年陆续抓获了42名嫌疑人,追回了超过160件文物。主犯张某和吕某军等人已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二起案件发生在广西蒙山县,由伍某成、何某光等五人组成的“盗墓五人团”通过研究盗墓小说制定计划,以收购砂糖橘为名义进行踩点,利用搭棚掩盖其盗墓行为。他们在盗掘一座有200年历史的古墓时被发现并报警。警方迅速出动,现场抓获全部成员并查扣作案工具。这些团伙的作案特点是跨区域协作,流窜多省,采取“盗掘一地后暂停”的策略规避侦查,并通过熟人交易文物。涉案文物包括清代的龙袍、凤冠、玉腰带等珍贵文物。广西警方通过跨省追查和技术侦查手段,成功实现了对文物犯罪“全链条”的打击。目前两起案件都已经完成司法审理,被盗的文物也已经移交给文物保护部门。
这两起案件都充分展示了这些盗墓团伙的嚣张气焰和恶劣手段。他们不仅破坏了珍贵的文化遗产,还破坏了社会的道德风尚。但幸运的是,警方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专业的技术手段,成功地打击了这些犯罪团伙,并将大部分被盗的文物追回。这也提醒我们,保护文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需要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共同守护我们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