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邪让异位性皮肤炎好不了!名中医:4体质对症调养
中医在过敏疾病治疗中的优势
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中医药在面临西方医学的冲击时,依然能够屹立不倒。其原因在于中医药能够适时地补足西方医学的不足,特别是在治疗免疫异常相关疾病方面,中医药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在人体免疫异常相关的疾病中,包括过敏性鼻炎、气喘、异位性皮肤炎、荨麻疹、红斑性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等,中医药均有不错的治疗效果。对于这些疾病,现行西方医学有时仅能依赖类固醇治疗,或者无法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而中医药则能游刃有余地应对。
从中医的基本理论可以看出,正气与邪气之争的行为就是体内免疫机能正在发挥功能对抗外来入侵的病源。近年来,许多中医研究学者认为中医免疫与肺、脾、肾三者有密切关联,其中肾气在人体生理功能和免疫力中起到关键作用。如果肾气充足,人体生理功能正常,免疫力强则不易生病。
对于过敏性体质的人来说,其发病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过敏性疾病的初次发作,常发生在婴幼时期的感冒之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气喘、异位性皮肤炎都是过敏性体质的表现。有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可能对过敏物质如食物、化妆品、动物羽毛等发生过度敏感反应。
中医认为异位性湿疹主要是由正气不足、湿邪引起。对于不同的症状表现,如风热型、湿热俱盛型等,需要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症治疗常选方消风散等,体质改善常用方玉屏风散等。皮肤发炎期的治疗需要辨其湿、热程度不同而略有偏重。
中医药在治疗免疫异常相关疾病时,注重整体调理、辨证论治,不仅能缓解症状,还能改善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根治疾病的目的。这一优势使得中医药在国际医疗领域中获得了一席之地。
过敏性疾病的根源在于机体的过度敏感反应。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如居住环境的阴冷潮湿、生活习惯如过食冷饮等也会影响免疫力的降低,从而引发过敏性疾病。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不仅需要关注遗传因素,还需要注意生活环境的改善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中医药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时,注重内外兼治、标本兼施,既能缓解症状,又能改善体质。这一优势使得中医药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方面独具特色,为过敏患者带来了福音。针对湿邪困扰的异位性皮肤炎问题,名中医提出针对不同体质的调养方法。
对于脾虚湿胜型,相当于亚急性湿疹。皮肤受损部分色泽暗淡,缺乏光泽,表面出现水泡并伴有渗液,部分区域已干结痂。患者大便稀薄,舌头颜色偏淡,舌苔呈现白色或腻状,脉象软弱。对于这种体质,治疗方法应以健脾除湿为主。选用苍术、猪苓、茯苓、炒苡仁、白藓皮、生甘草、陈皮、厚朴等药物进行调理。
另一种血虚风燥型,相当于慢性湿疹。皮肤受损处干燥脱屑,出现色素沉着或苔藓样变化,瘙痒剧烈。患者舌头颜色淡,舌苔薄,脉象细滑。此时应以养血祛风为主。选用生地、当归、川芎、赤芍、僵蚕、白蒺藜、生苡仁、炙甘草等中药进行治疗。
除了药物治疗,药膳调理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具有健脾养肺补肾的功效。针对过敏性体质的气喘、鼻炎、异位性皮肤炎以及脾胃不和等问题有很好的改善作用,并能促进生长发育。
例如,“养肺固本汤”就是一种很好的药膳。选用当归、黄耆、粉光参、石柱参、朱贝、小茴香、紫河车等药材,用5碗水熬成2碗半,去渣取汤。再加入土鸡、斑鸠或鸽子肉,加适量水炖煮服用。每周一次,连续服用3至4个月。
以上是针对学童的份量,成人可加倍服用。但在流行性感冒发烧咽喉炎时忌服,平时稍有咳喘时仍可服用。
这篇文章由网友“梦三年忆三年”至健康养生数据库。文章内容丰富,仅供参考。对于文中提到的治疗方法,建议读者自行研判,如有需要请咨询专业医生。原文中提到的药膳调理方法,可以作为改善湿邪困扰的异位性皮肤炎的参考,但在使用前请咨询专业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
针对湿邪困扰的异位性皮肤炎问题,通过中医的体质调养方法和药膳调理,可以有效改善体质,缓解病症。但请务必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确保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