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生物反馈技术和药物治疗对ADHD患儿生长发育
【背景分析】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影响全球约7.2%的儿童和青少年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在我国,ADHD的患病率更是达到了6.26%。这一病症表现为与发育程度不相符的注意缺陷、多动或冲动,且通常起病于童年期。
对于6岁及以上的ADHD儿童,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案。从2001年至2015年,药物治疗的处方率持续上升,显示出其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尽管药物治疗在控制ADHD症状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它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和患者遵从性问题。
【ADHD的药物治疗及其影响】
盐酸哌甲酯(MPH)和盐酸托莫西汀(ATX)是ADHD治疗的常用药物。这些药物可能导致的副作用,如食欲下降、生长缓慢等,常常是患者中断治疗的主要原因。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专家团队进行了一项专题研究。
研究团队选取了符合特定标准的ADH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详细记录了他们在服用MPH和ATX后的生长情况。研究结果显示,服用这些药物后,患儿的身高、体重和BMI指数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盐酸哌甲酯(MPH)对患儿发育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服用MPH的男孩和女孩在治疗后均出现了身高、体重和BMI的负面影响。具体来说,男孩在治疗后身高增长减缓,体重下降,BMI降低;女孩虽然治疗前身高增长较预期快,但治疗后也减缓了增长,同时体重和BMI均有所下降。
【盐酸托莫西汀(ATX)对患儿发育的影响】
对于服用ATX的患儿,研究结果显示男孩在治疗后身高增长减缓,但较MPH影响较小;体重和BMI的变化也相对较小。而女孩在治疗后,身高和体重的下降较男孩更为明显。
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关于MPH和ATX对ADHD患儿生长发育影响的重要信息。虽然这些药物在控制ADHD症状方面有一定效果,但医生和家长在决定治疗方案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和患者遵从性问题。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如何通过调整药物剂量、联合用药或选择其他治疗方法来减轻这些副作用,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经过治疗,一名女孩的平均体重指数(BMI)下降了显著的距离。最初,她的BMI值仅比预期的低了1.6kg/m,但在接受盐酸托莫西汀(ATX)治疗六个月后,她的BMI值下降了更多,降至比预期低2.2kg/m。这一变化揭示了ADHD患儿在接受药物治疗后,身高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而体重和BMI的变化相对较小。
治疗过程中,一部分患儿报告了食欲下降等胃肠道相关的副作用。具体数据显示,有49名(占总数57.0%)的患儿在用药六个月内出现了食欲下降的情况,服用盐酸哌甲酯(MPH)的患儿更容易受到这一副作用的影响。有15例(占总数17.4%)的患儿报告了其他消化道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痛和便秘。值得注意的是,出现消化道症状的患儿中,低年龄儿童的比例较高。
除了胃肠道问题,许多患儿还经历了睡眠相关的副作用。有53名(占总数61.6%)的患儿报告了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了睡眠问题,如入睡困难、睡眠潜伏期延长、日间困倦等。其中,有40名患儿在用药初期六个月内就报告了这些问题,这表明ADHD患儿的睡眠问题发生率较高。
研究团队指出,盐酸哌甲酯(MPH)和盐酸托莫西汀(ATX)是常用的ADHD治疗药物,但MPH对ADHD患儿的体格生长有更大的负面影响。对接受药物治疗的ADHD患儿,尤其是治疗初期,需要密切监测其生长状况和生长速度。
与此脑电生物反馈训练作为一种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已经逐渐受到重视。脑电生物反馈(EEG bio-feedback, EBF)是一种以操作性条件反射为原理的治疗方法,通过直接的视、听觉信号反馈,让学习者学会控制和调节大脑活动。与药物相比,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具有独特的疗效特点。
通过对脑电生物反馈技术与药物、心理等其他治疗方式的对照临床试验分析,研究发现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ADHD患儿具有显著的效果。相比哌甲酯,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具有6个月的远期疗效优势。当药物与脑电生物反馈联合治疗时,其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独药物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的疗效与疗程、治疗次数、周频度和单次治疗时间密切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对不同亚型的ADHD患儿的治疗效应有所不同,同亚型患儿也存在个体差异。分型治疗、分型评价以及进一步有效的脑电生物反馈实施方案将使其更具针对性。
药物治疗对ADHD患儿的体格生长有负面影响,并可能伴随胃肠道不良反应和依从性较差的问题。随着脑电生物反馈技术的发展与突破,新的技术如功能磁共振成像、功能近红外成像等已逐渐应用于ADHD治疗与疗效评价研究中,这将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脑电生物反馈技术的训练机制,并提高个体化治疗效果。【参考文献】提供了关于这一主题的重要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