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抗疫,我们这样同心走过
工厂车间内,机器的轰鸣声响彻云霄;大街小巷上,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公路铁路繁忙,车辆如织;超市商场货物丰富,价格稳定。广袤的田野上,生机勃勃,一片繁荣景象。此刻的壬寅岁末,神州大地充满了澎湃活力,展现出万千气象。
回首过去的三年,我们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也经历了一场艰苦卓绝的历史大考。我们有效处置了百余起聚集性疫情,成功应对了五波全球疫情的冲击。在病毒最凶猛的阶段,我们保护了14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因时因势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我们坚定不移地开展抗击疫情斗争,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积极成果。
这三年,我们以争分夺秒的速度提升了防控救治能力和科学战疫的本领。我们等来了新冠病毒毒力、致病力的下降,迎来了疫苗接种的普及和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提升。我们最大程度上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用最小的代价实现了最大的防控效果,为药物和疫苗的充分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场大战大考检验了我们的真金。我们以防控战略的稳定性、防控措施的灵活性,有效应对了疫情形势的不确定性。经过三年的鏖战,我们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使得病毒逐渐减弱,而我们自身的防疫能力不断增强。现在,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我们从二十条到新十条,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抓住时机优化疫情防控政策。面对世纪疫情,我们更有实力、更有底气、更有斗志!
抗疫斗争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亿万人民的生命安全,创造了生产生活条件和投资发展环境,彰显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回顾三年来的抗疫历程,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的疫情防控政策是正确的、科学的、有效的。
让我们再次回想起那些艰难的时刻。2020年1月,新冠疫情突然袭来,湖北武汉这座特大城市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党中央果断决策、沉着应对,举全国之力实施了规模空前的生命大救援。我们在短时间内初步遏制了疫情蔓延势头,并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
2021年10月,内蒙古额济纳旗也遭遇了疫情的冲击。我们迅速采取行动,实施精准防控措施,短时间内斩断了社区传播链,确保了滞留游客的安全和确诊病例得到有效治疗。
2022年4月,面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挑战,拥有2500万人口的上海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但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发起了大上海保卫战。各地医务人员驰援上海,党员干部群众团结一心、连续奋战。最终,上海成功恢复了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面对百年不遇的传染病大流行和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峻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展现了坚定的判断力、决策力和行动力。我们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同舟共济、团结一致,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我们守住了人民生命健康的防线,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的全球领先地位。在重大历史关头,党中央的领导是我们的坚强后盾。在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有一种力量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那就是中国的领导力量。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迅速作出重要指示:“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人民领袖的责任与担当。农历正月初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紧急召开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布置和动员。在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刻,总书记飞赴武汉发出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号令。总书记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科学决策,不断优化防控措施。这些高瞻远瞩的判断和果断决策,为疫情防控指明了方向。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具有强大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在重大考验面前,党的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在这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党的领导和组织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从迅速决策到全国一盘棋的战略布局,从大会战到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都展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非凡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只要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一定能够经受住考验,不断化危为机。
在疫情战中,“党员突击队”的鲜红旗帜成为中国的象征。除夕夜,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毅然奔赴前线,“我是党员我先上”彰显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担当。风雪中的社区工作者、默默坚守的扶贫干部……无数党员在自己的岗位上践行初心和使命,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他们以行动诠释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正是这样的初心和使命,让中国始终成为人民的坚强后盾。在这场战斗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中国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我们相信,在中国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战。未来,无论面临何种风险挑战,只要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