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拒绝美要求恢复制裁伊朗
在国际风云变幻的舞台上,一场关于国际制裁与多边主义的较量在联合国安理会悄然展开。
事件回溯至2020年8月,美国跃跃欲试,试图借助联合国安理会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短短30天内对伊朗实施国际制裁。安理会轮值主席,由印尼代表担任,明确表态指出,由于成员国间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无法启动这一机制。事实上,安理会的绝大多数成员国普遍认为,美国已经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其要求恢复制裁的诉求在法律上站不住脚。
国际社会对此事件的立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中国与俄罗斯坚决反对美国的这一举动,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更是直接驳斥了美方的指控,强调支持安理会主席的立场,并誓言将捍卫多边主义以及伊核协议的权威性。俄罗斯外交部则指责美国此举是对安理会权威的公然挑衅,并称其行为“无视国际法”。
欧盟与伊朗也表达了各自的立场。欧盟外交事务代表博雷利明确表示,承诺继续执行取消对伊朗制裁的承诺。而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则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已非伊核协议的一员,无权再启动制裁程序。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也多次重申,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已丧失法律资格要求恢复制裁。赵立坚强调,美方举动“非法无效”,并且不得人心。中方始终支持通过多边对话解决分歧,致力于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
时间来到2025年3月,美国国务卿再次挥舞单边制裁的大棒威胁伊朗。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仍然以安理会的不确定性为由拒绝了美方要求。伊朗总统鲁哈尼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美国的“最大压力”策略已使其陷入“最大孤立”。与此俄罗斯媒体评论认为,美国的举动实质上是在试图操纵联合国的权威,但安理会的拒绝表明了国际社会对单边主义的抵制和反感。
在这场围绕伊核协议的争端中,核心争议点在于美方是否能够在退出协议后仍有法律依据来要求恢复制裁。美方主张根据联合国2231号决议采取行动,但该决议与伊核协议直接相关。随着美国在2018年单方面退出协议,其法律地位遭到了广泛质疑。
联合国多次拒绝美国的动议,恢复对伊朗制裁的要求未能如愿,核心原因在于美国丧失了在伊核协议中的法律依据。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单边施压的做法,支持通过多边机制解决分歧,共同维护伊核协议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