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在中使馆装器 (2)

生活常识 2025-04-23 00:460生活常识www.shimianzheng.cn

一、典型事件介绍

在历史的某个时期,澳大利亚情报部门与中国驻澳大使馆之间发生了一系列令人震惊的事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驻澳大使馆的修建过程中,澳方秘密安装了大量先进的监控设备。这些设备包括拾震式器和高频/低频电磁感应式设备,它们被安装在每层楼板及储藏室内,堪称当时技术的高峰。最终,这一行为迫使中方在澳大利亚重建大使馆。

令人遗憾的是,这并不是事件的终结。据最近披露的信息显示,澳方至今仍然持续对中国驻澳使领馆进行技术监控。这些监控设备的窃密范围广泛,不仅涵盖建筑设施,还涉及外交车辆甚至通讯设备。例如,中国驻某国大使的座驾车门的特制装置事件,再次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情报合作背后的故事

这一切事件的背后,与“五眼联盟”的参与密不可分。1972年中澳建交时,美国曾派遣专家协助澳大利亚在中国驻澳领事馆内安装光纤维装置。这一项目的耗资巨大,达到了500万澳元(约合当时的1800万美元),而窃取的情报则同步共享至美国。澳方还采取了一种系统性的渗透策略。他们长期以“外交官”身份为掩护开展间谍活动,并通过策反华侨、技术渗透等多渠道实施监控。这种“冰山一角”式的威胁令人警惕。

三、中方坚决应对

面对这一系列的挑战,中国相关部门并没有坐视不管。他们通过技术检测发现了这些装置,并采取了重建馆舍等物理隔离手段来应对。依据《反间谍法》等法规,强化了安全审查。在外交层面,中国外交部也多次严正回应,指出澳方的双重标准行为,并强调将坚决维护国家安全,敦促澳方停止危害他国主权的间谍活动。

四、国际先例对比及澳方的独特性

类似的事件并非只在澳大利亚发生。美国驻苏联大使馆(1980年代苏联安装器后美方重建)和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馆(1983年发现35枚器)也曾发现过类似情况。作为“五眼联盟”的成员,澳大利亚在技术协作规模及持续性方面表现出尤为突出的特点。其与中国驻澳大使馆的纷争,不仅是单纯的情报斗争,更体现了国家间安全合作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这一系列事件不仅揭示了国家间情报合作的复杂性,也提醒我们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在面对外部威胁时,我们必须保持警惕,坚决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