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四十不补,五十受苦
生命时报报道,根据中医的观念,“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流传着“四十不补,五十受苦”的说法。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张湖德教授指出,《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到,女性和男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会出现不同的衰老迹象。尤其是35至40岁这个阶段,人体的阳气开始由盛转衰,如果不注重养生调理,可能会给老年健康带来隐患。
实际上,现代人的养生重点应该放在“调整”上。需要改变年轻时的不良生活习惯,如熬夜、酗酒、长期久坐等。中年时期应该多参与户外运动,调整体重至健康水平。饮食调整尤为重要,中年人应适量减少食量,避免暴饮暴食。对于脾胃较弱的人来说,寒凉食物要少吃,可以适量食用山药、白术、芡实等炖肉或熬粥。
在情绪方面,中年人要减少年轻时的急躁情绪,尽量保持平和的心态。若需药物补充,张湖德教授强调,中医的补法有很多种,要根据个人的气血阴阳、不同脏腑等有针对性地进行。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调理方法也会因人而异,最好在咨询中医后进行。
男女在中年的调补方式也不尽相同。女性应以调肝补血为主,可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大枣、桂圆、核桃、芝麻、菠菜等。男性则多与阳气相关联,特别是与肾的强弱有关,可以适当食用补益肾气的韭菜、枸杞、莲子等。但切忌盲目使用过于名贵的中药材如人参、鹿茸等。
夏天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是清补身体的好时机。清补即选择温和的食物来补充人体消耗,如鸭肉、西洋参等,避免大热和过于滋腻的食物。多到户外活动可以吸收自然界的阳气精华,补充能量,调畅气血,养护阳气。但需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导致大汗淋漓,因为大汗同样会带走体内的阳气。
通过以上的调整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年人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为老年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生命在于运动,更在于合理的养生调理。只有全面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才能享受更高质量的生活。▲(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