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失眠要正确使用药物,平衡利弊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时期,面对突发的公共危机,人们的情绪反应多样,焦虑、抑郁等情绪症状频发,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与睡眠质量。对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詹淑琴为我们带来了专业的建议。
詹淑琴强调,良好的睡眠是身体修复的保障。面对睡眠问题,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是有效的解决途径。是否选择药物治疗以及选择何时开始治疗,都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平衡利弊,确保安全合理用药。
针对失眠的治疗方法,詹淑琴介绍了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途径。非药物治疗包括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规律作息以及心理行为治疗等。心理行为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睡眠认知和行为模式,例如,避免在床上进行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看手机、看电视等。对于因失眠而提前上床或延长卧床时间的患者,詹淑琴建议限制其卧床时间,采用睡眠限制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对患者的长期益处显著。对于通过心理行为治疗仍无法缓解的失眠问题,药物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有效方法。詹淑琴详细介绍了四类失眠药物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包括非苯二氮卓类的、苯二氮卓类的药物、褪黑素类的药物以及具有镇静作用的抗抑郁药物等。她特别强调,对于顽固性的失眠或者药物仍然无法控制的情况,需要寻求专业医生的重新评估或到专科就诊。
针对一线医务人员,詹淑琴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她认为,医务人员要合理休息、定时轮岗、充分睡眠。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中,要体察自己的情绪,保持与家人的联系,如果出现情绪低落的问题,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在隔离期间,要用正面的思维方式来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负性思维的影响。
面对疫情带来的情绪困扰和睡眠问题,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合理选择治疗方法。记住,失眠对身体的危害远大于的副作用。只要我们正确认知风险,平衡利弊,就能在疫情的阴霾中找到健康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