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是这样啊 骨质疏松最爱的是这五类人!
关于骨质疏松:从儿童到老年,预防胜于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骨质逐渐流失,骨质疏松的问题逐渐凸显。很多患者在晚期会出现全身关节疼痛,甚至轻微的外伤都可能导致骨折。对骨质疏松的预防,必须从小时候开始,一直持续到老年。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骼退化性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骼中的矿物质会逐渐减少,骨胶质和骨蛋白也会遭到破坏,使骨头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而且,骨质疏松是一种静悄悄的疾病,其早期并无明显症状,但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可能会引发骨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有5类人群特别需要警惕骨质疏松的风险。首先是慢性病患者,他们的骨质疏松风险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绝经期女性也是高危人群,由于雌激素的减少,骨骼代谢失去平衡,容易出现骨质流失。年龄越大,骨质疏松的患病率越高,老年人的饮食结构、胃肠功能下降等因素都会导致体内钙质缺乏。生活方式不健康的白领、有家族史的人以及素食者、长期节食减肥的人也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
预防骨质疏松,从小抓起。骨量的决定性因素主要为峰值骨量和骨丢失率。在青少年时期,我们应注重补钙,提高骨峰值;在成年期,尽量减少骨丢失率。平时应注意合理膳食,多吃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牛奶等。坚持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加强体育锻炼,多晒太阳,限酒,少喝咖啡、浓茶等。
人到中年,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骨丢失率会加速。应及早采取防治措施,如长期预防性补钙。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最好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测,一旦发现骨丢失较快,应立即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对于有骨质疏松家族史的人,更需要提前重视并积极预防。因为不良姿势、身高缩短等问题都可能与骨质疏松有关。
骨质疏松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需要我们从小就开始预防。只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当运动,才能有效减少骨质疏松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