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 /2 |
上海 |
2014年 |
2017年 |
3+3 |
5等11级(3分一赋) |
|
浙江 |
|
|
3+3 |
5等20级 |
第二批 /4 |
北京 |
|
|
2020年 |
|
|
山东 |
|
|
3+3 |
5等8级 |
新高考改革省份批次安排概览:
(第一批)上海与浙江率先启动新高考改革,采用“3+3”模式。上海采用等级赋分制度,共设五个等级十一个层次;浙江则设立五个等级二十个层次。两地的改革实践为后续省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接下来是第二批次的北京、山东等地也开始了新高考的征程。北京与山东同样采用“3广东在2007年率先摒弃了标准分制度,随后在去年的第三批高考改革中,迎来了全新的赋分制时代。这一变革,在海南这片曾经归属于广东的土地上,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海南的标准分制度,初看复杂,实则建立在严谨的科学原理之上。单科分数在60至300分的范围内,被细分为240个等级分值;综合分数则在100至900分之间,划分为800个等级分值。这一切的划分,都基于一个核心概念正态分布。
在这个分布中,大部分学生的分数会聚集在平均分附近,而高于和低于平均分的数量则相对较少。而标准分,正是在原始分数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和修正得到的。这其中涉及到的核心概念,包括标准差分,也被称为Z分值。这一分值,是在-4到+4之间的一组数值,用于描述某个分数与平均分的相对位置。
另一个重要概念是百分等级。简单来说,它就是低于或等于某个分数的学生的百分比。每个原始分数都对应一个百分等级,这也是一种转换分数的表现。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复杂的转换方式呢?原因在于,直接相加原始分数的转换值在某些情况下并不科学,特别是在分数集中或分散的地方,需要一种更加精细的评分系统来确保公平性。
当我们谈论赋分制时,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全国已有13个省份采用了新的高考政策,其中第三批的8个省采用了3+1+2的模式,以及5等区间赋分制。这种制度的变革,源于对公平性和科学性的追求。浙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曾尝试3分1赋的赋分制,但发现这种制度过于模糊和不公平。他们改为了1分1赋的5等20级赋分制。
这种变革的背后,是对公平和科学的坚持。在等级划分上,经过多次试错和比较,5个等级的划分方式被证明是最合理的。它有效地降低了跨区间分数和人数的误差,避免了因区间划分不精确而导致的不公平现象。至于赋分转换公式,简单来说,就是通过百分等级区间和赋分区间的上下限进行类比来确定。
无论是标准分还是赋分制,都是高考制度不断追求公平和科学的体现。每一个变革的背后,都是无数教育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深思熟虑和不断。两种分制的优劣势
对于哪种分制转换方式更佳,若您在网上搜寻相关部门、老师及家长的意见,您会发现答案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今天,我想分享一下个人的研究心得。
赋分制,顾名思义,是一种易于理解的制度。在选考科目的分数转换中,其表现出的加分效果尤为明显。从浙江2021年的规则表中便可略见一斑。选考科目的分数经过转换后,往往比卷面分更高,这无疑为考生带来了利好。其背后的计算过程相对复杂,需要精细的核算和严谨的逻辑。
而标准分制度,初看之下可能令人觉得复杂难懂。但实际上,一旦了解其运作原理,查询过程将变得十分便捷。无论必考科目还是选考科目,其分数处理一视同仁,体现了公平性。个人认为,高考分数的分布并不完全服从正态分布,受到参考人数和分数分布状况的影响较大。由于其专业性较强,不直观的特质,使得许多家长难以理解,这也是其逐渐被其他省份弃用的原因之一。
海南的高考分数分布图呈现右偏曲线,这与其它省份可能存在差异。而统计学的Z值分数计算公式和标准差计算公式,是理解这两种分制的核心基础。深入了解这些公式和原理,有助于我们更透彻地认识这两种分制的优劣。
对于这两种分制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想要交流,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感谢您的关注和收藏,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帮助。
流产网作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致力于为大家提供有价值的资讯和帮助。在此,也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厚爱。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继续为大家带来更多实用、有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