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胆管损伤的治疗方法
一、治疗
对于经历创伤性肝外胆管损伤的患者,手术治疗显得尤为关键。手术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并发性腹部损伤引发的出血,并修复受损的胆管。在控制出血后,医生将全面检查胆囊和胆囊总管,以及肝门、十二指肠旁和肝十二指肠韧带浆膜下的区域。对于这些区域出现的任何充血或小血肿,都要考虑其可能与肝外胆管损伤有关。为此,医生可能会选择切断血肿、吸收血液积聚,并进行深入检查。有时,为了更清楚地检查,可能需要翻动头,这可能需要切断十二指肠外腹膜。
一旦确诊为肝外胆管损伤,治疗方法将根据损伤的具体部位和性质来确定。胆囊切除术通常用于治疗胆囊损伤,但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适用。例如,对于凝血机制严重障碍、多发性创伤导致的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以及未经手术治疗或已自愈的轻度胆囊损伤患者,应避免使用胆囊切除术。
对于胆管损伤,修复术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整体状况。成功的治疗依赖于三个要素:胆管修复、内部支撑和胆管减压引流。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术野清洁的患者,可以在术中进行决定性手术治疗。当患者情况不佳、受伤时间长、腹部污染严重或技术力量不足时,最好先进行近端胆管外引流,延迟二次手术。错误的修复决策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对于不同类型的胆管损伤,治疗方法包括:
1. 对于小于管壁周径50%的胆管裂伤,应缝合损伤的管壁,并放置T形管及外引流。T形管的放置需要在受损部位的上部或下部重新切开,长臂放置在缝合处作为支撑。虽然术后胆管水肿可能导致胆管引流不畅,但T形管有助于降低胆系压力,并通过胆总管造影来检查恢复情况。
2. 对于胆管部分断裂或缺陷较小的情况,可以选择使用脐静脉、胆囊、胃浆肌瓣或带血管蒂的空肠片进行修复,并增加内部支撑。由于胆管口径细,需要精细的缝合技术,内部支撑的时间可能需要3到6个月。
3. 对于复杂性胆管损伤,一般采用胆肠吻合和外引流。胆肠吻合需要遵循彻底清创、仔细解剖、无张力重建、粘膜与粘膜单层一致、放置支撑管并排水等原则。常见的胆肠吻合方法包括肝管空肠吻合和胆囊切除术、胆总管空肠吻合术、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以及胆囊空肠吻合和胆总管结扎等。
二、预后
肝外胆管损伤的预后与损伤类型密切相关。大血管和神经损伤的患者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胆管损伤的最大风险是漏诊,尤其是复杂胆管损伤患者试图在第一阶段进行原位修复的情况。正确的手术治疗和及时的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