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治疗
1. 调整作息与环境
固定起床和入睡时间,避免白天长时间午睡
睡前1小时避免使用电子设备,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20-24℃)
可尝试白噪音或耳塞辅助入睡
2. 行为与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CBT-I):通过睡眠限制、刺激控制等方法,8周内显著改善失眠
正念冥想:每日15分钟可降低大脑活跃度,减少夜间焦虑
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
3.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咖啡因、酒精和睡前大量饮水
晚餐清淡,避免辛辣食物;适度运动(如瑜伽、散步)但避免睡前剧烈活动
晨间自然光照射10分钟可调节生物钟
4. 中医与物理疗法
针灸神门穴、三阴交等穴位,或温水足浴15分钟,可提升GABA水平助眠
经颅磁刺激、光疗(特定波长)对顽固性失眠有效
二、药物治疗(需医生指导)
1. 短期用药
非苯二氮类(如右佐匹克隆):起效快,依赖性较低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雷美替胺):调节生物钟,适合入睡困难者
2. 新型药物
双重食欲素受体拮抗剂(如莱博雷生):通过阻断清醒信号促眠,成瘾性低
3. 中药调理
酸枣仁胶囊、归脾丸等适用于心血不足或脾虚型失眠
三、注意事项
长期失眠(>4周)需排查睡眠呼吸暂停等器质性疾病
药物避免长期使用,需逐步减量以防戒断反应
超重人群需控制BMI,肥胖者睡眠时长平均少20分钟
综合干预效果最佳,建议从非药物方法入手,必要时结合医疗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