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临床量表
1. 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适用场景:评估近1个月的整体睡眠质量,涵盖入睡时间、睡眠时长、效率、障碍等7个维度,总分21分,超过5分提示睡眠质量较差。
优势:医院常用金标准,尤其适合判断失眠类型(如入睡困难、早醒等)。
2. 失眠严重程度指数(AIS)
功能:通过VR或自测形式快速筛查失眠程度,包含入睡时间、夜间苏醒频率、日间功能等指标,适合可疑失眠人群。
3. 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
用途:辅助评估日间嗜睡问题(可能与失眠相关),通过模拟生活场景判断嗜睡风险。
二、便捷自测工具
1. 睡眠日记
方法:连续记录每日入睡/醒来时间、夜间觉醒次数等,帮助识别睡眠模式异常。
适用性:长期追踪睡眠习惯,无需专业设备。
2. 免费在线睡眠检测器
示例:匿名网站通过算法分析睡眠时长、咖啡因摄入、压力等因素,生成0-100分评分及改善建议。
三、辅助技术工具
1. 睡眠监测APP
推荐:蜗牛睡眠(打鼾/梦话记录)、Sleep Cycle(鼾声检测精准)、小睡眠(助眠白噪音)等,可结合穿戴设备提升数据准确性。
局限性:部分APP数据与专业脑电监测存在差异,建议作为参考。
2. 穿戴设备对比
主流品牌:佳明、高驰、颂拓等运动手表可监测睡眠周期(浅睡/深睡/REM),但不同品牌算法差异较大,需结合临床评估。
若自测结果持续异常,建议咨询医生并配合多导睡眠监测(如浙大研发的医疗级设备)进一步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