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疗法
1. 建立睡眠条件反射
只在有睡意时上床,若20分钟未入睡则离开床,避免强化失眠与床的关联。
睡前远离手机、电视等干扰源,保持卧室环境安静、温度适宜(建议22℃)。
固定起床时间,白天避免补觉,通过规律作息调节生物钟。
2. 中医调理与物理疗法
敲打膻中穴(胸部中心点)50次/日,有助于调节气机、缓解郁结。
尝试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ES),如左点睡眠仪,通过微电流促进褪黑素分泌,辅助入睡。
3. 饮食与生活习惯
避免下午4点后摄入咖啡因或过量饮水,晚餐不宜过饱。
白天适度运动,如晒太阳增加褪黑素分泌,但睡前避免剧烈活动。
二、药物与中成药治疗
1. 西药选择
短期可使用苯二氮类药物(如艾司唑仑)或褪黑素受体激动剂,但需警惕依赖性和副作用。
更年期失眠可考虑激素替代疗法(如雌二醇)或抗焦虑药物(如帕罗西汀)。
2. 中成药辨证施治
心气虚型:柏子养心丸;肝火旺盛型:泻肝安神丸。
阴虚火旺:天王补心丹;痰热扰心:安神温胆丸。
三、其他注意事项
病因排查:若失眠伴随甲亢、更年期综合征等,需优先治疗原发病。
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CBT-I)可纠正对失眠的过度关注,配合放松训练效果更佳。
以上方法需根据个体情况调整,严重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