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习惯与心理调节
1. 睡眠卫生调整
保持卧室环境安静、黑暗,避免蓝光(如手机屏幕)干扰褪黑素分泌。
睡前避免剧烈运动、饮用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品,可喝温牛奶助眠。
建立睡眠仪式感,如阅读、泡脚(水温40℃左右)或听轻音乐,帮助身心放松。
2. 心理干预
认知行为疗法:减少对失眠的过度关注,避免强迫入睡,无睡意时先进行轻松活动。
焦虑或抑郁情绪明显时,可通过心理疏导或抗焦虑药物(需医生指导)缓解。
二、中医与自然疗法
1. 中药调理
心脾两虚型(多梦易醒、乏力)可用归脾丸;肝火扰心型(烦躁易怒)适用龙胆泻肝丸。
食疗方:桂圆、大枣、百合煮水代茶饮,适合心脾两虚患者。
2. 穴位按摩
睡前按揉手腕内侧的“神门穴”2-3分钟,有助于平复情绪、促进入睡。
三、药物治疗(需谨慎)
1. 短期药物
中成药:乌灵胶囊、枣仁安神胶囊等改善轻度失眠。
西药:短效如唑吡坦、佐匹克隆(按需使用,避免依赖)。
2. 褪黑素
适用于生物钟紊乱者,但对长期失眠效果有限。
四、综合建议
白天避免午睡超过30分钟,适当运动但避免夜间剧烈活动。
若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或每周失眠≥3次,建议就医排查睡眠障碍或其他潜在疾病。
以上方法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或组合使用,严重者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