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行为调整
1. 睡眠卫生优化
固定作息时间:每天同一时间上床/起床(包括周末),建议晚上10:30-11点入睡,睡眠时长7-8小时。
避免睡前刺激物:睡前4-6小时禁咖啡、浓茶、酒精;晚餐七分饱,避免辛辣难消化食物。
建立放松仪式:温水泡脚、喝热牛奶、听轻音乐或冥想,帮助身体过渡到睡眠状态。
2. 环境与活动管理
保持卧室黑暗、安静(18-24℃),使用遮光窗帘促进褪黑素分泌。
白天适度运动(如瑜伽、散步),但睡前2小时避免剧烈活动。
二、非药物疗法
1. 认知行为疗法(CBT-I)
纠正对失眠的过度焦虑,避免强迫入睡,可通过专业心理治疗调整睡眠认知。
2. 中医调理
辨证施治:肝郁化火型用逍遥丸,心肾不交型用交泰丸,心脾两虚型用归脾丸。
针灸/艾灸:对长期服药无效的患者可能有显著效果。
三、医疗干预
1. 药物选择
中成药:枣仁安神胶囊、柏子养心丸等适合轻症;气血不足者可尝试复方阿胶浆。
西药:短期可用右佐匹克隆等非苯二氮类药物,严重者需联合抗抑郁药(如Is),但需严格遵医嘱。
2. 物理治疗
经颅磁刺激、光照疗法等副作用较小的辅助手段。
关键提醒
避免自我诊断:需先排除焦虑抑郁、躯体疾病等潜在病因。
循序渐进:行为调整需坚持4-6周,药物需定期复诊调整剂量。
- 综合治疗:顽固性失眠建议结合药物、心理、中医多途径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