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基础医学检查
血液检查:包括生化指标(如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排除糖尿病、甲亢等代谢性疾病对睡眠的影响。
脑部影像学检查:如头部CT或核磁共振(MRI),排查肿瘤、脑梗死等器质性病变。
2. 睡眠专项检查
多导睡眠监测(PSG):通过监测脑电波、心率、血氧、呼吸等20多项指标,分析睡眠结构(如深/浅睡眠比例)、觉醒次数及呼吸问题,是诊断睡眠障碍的金标准。
体动记录仪:佩戴1-2周记录日常活动与睡眠节律,辅助判断是否存在生物钟紊乱。
3. 心理与情绪评估
量表测评:常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睡眠严重指数量表(ISI),筛查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
问诊与病史采集:医生会详细询问失眠频率(如每周≥3次持续3个月)、早醒时间(如凌晨1-3点或3-5点)及白天功能影响。
4. 中医辨证检查
四诊合参:通过望诊(面色萎黄、黑眼圈)、脉诊(细弱脉或滑数脉)结合主诉,判断是否为肝血不足、肝肾阴亏或心脾两虚等证型。
症状关联分析:如凌晨1-3点醒多与肝血亏虚相关,3点后醒可能与肾阴不足有关。
改善建议(非检查项)
调整睡眠习惯:避免睡前过度兴奋、规律作息。
中医调理:肝血不足者可尝试酸枣仁配伍其他草本,肝肾阴亏可按摩照海穴。
若症状持续,建议尽早就医,结合检查结果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