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与病理因素
1. 肝血虚或肝火旺
肝血虚时心神失养,表现为入睡困难、多梦易醒;肝火旺则因火热扰神导致睡眠浅、梦境纷乱,常伴口苦、头痛等症状。
慢性疾病(如甲亢、慢性疼痛)或药物副作用(如降压药、激素类)也可能干扰睡眠结构。
2. 神经递质失衡
褪黑素分泌异常、GABA受体功能低下或HPA轴亢进(皮质醇升高)会扰乱睡眠-觉醒节律。
慢性疼痛可能通过激活前扣带回皮层(ACC)神经元,导致失眠加重。
二、心理与情绪因素
1. 压力与焦虑
长期紧张、抑郁会引发大脑皮层兴奋性增高,导致入睡困难或早醒。
情绪问题可能伴随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下降,进一步影响睡眠质量。
三、环境与生活习惯
1. 不良作息
熬夜、生物钟紊乱(如倒班、时差)会破坏睡眠稳态。
睡前使用电子设备(蓝光抑制褪黑素)或摄入咖啡因、酒精也会延迟入睡。
2. 睡眠环境不适
噪音、强光、温度过高/过低均可能干扰睡眠连续性。
四、中医辨证分型
失眠可能与心脾两虚、肝郁气滞、痰热内扰等证型相关,需结合具体症状(如心悸、消化不良)判断。
建议措施
短期调整:改善睡眠环境(安静、遮光)、固定作息时间、避免睡前刺激物。
长期管理:心理疏导(如认知行为疗法)、适度运动(瑜伽、散步)、中医调理(针灸/安神类中药)。
就医指征:若伴随躯体症状(如疼痛、呼吸不畅)或情绪障碍,需排查原发病并遵医嘱用药。
如需进一步治疗建议,可结合具体症状详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