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疗法(首选)
1. 睡眠习惯调整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建议23点前入睡);
睡前1小时远离电子设备,避免蓝光抑制褪黑素分泌;
避免咖啡、浓茶、酒精及睡前剧烈运动。
2. 心理行为治疗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CBT-I)缓解对失眠的过度焦虑,调整不良睡眠信念;
腹式呼吸法:躺平后放松全身,意念引导气息至脚底涌泉穴,促进心肾相交。
3. 中医调理与物理疗法
按摩穴位:睡前按压涌泉穴、内关穴、神门穴各100-200次,缓解轻度失眠;
艾灸或针灸:需专业医师辨证取穴,适用于肝郁、心脾两虚等证型;
中药外敷:如归脾丸捣碎敷肚脐,补益心脾。
二、药物干预(短期辅助)
1. 西药选择
非苯二氮类(如右佐匹克隆、唑吡坦):副作用较小,不易成瘾;
苯二氮类(如):仅建议急性期使用,不超过3个月。
2. 中成药辨证
心脾两虚:归脾丸/液;
肝气郁结:解郁安神颗粒;
心肾不交: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
三、生活方式辅助
饮食调节:睡前饮温牛奶、红枣水,日常多吃小米、玉米等补气血食物;
运动建议:白天适度运动(如游泳、瑜伽),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活动;
环境优化:保持卧室黑暗、安静,温度适宜。
四、注意事项
长期失眠需排查焦虑抑郁等共病,针对性治疗;
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长期依赖。
若症状持续,建议尽早就医评估,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