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
《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规范市场秩序的利剑
近日,国务院制定的《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引起了广泛关注。该行政法规的出台旨在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一办法的核心内容。
一、禁止范围与例外情形
该办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务院决定从事无证无照经营。何为“无证无照经营”?简单来说,未经登记以市场主体名义开展经营活动,或已取得许可但未办理营业执照,即为“无照经营”;而已取得营业执照但未依法取得许可证或批准文件,则视为“无证经营”。
值得注意的是,该办法也列举了一些例外情形,即在指定场所、时间销售农副产品、日用品,或提供无需许可的便民劳务等活动,并不属于无证无照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无需许可或登记的经营活动也不在其列。
二、查处原则与分工明确
在查处原则方面,该办法明确了职责划分。对于无证经营,由相关许可审批部门负责查处;无照经营则由市场监管部门查处。若同时涉及无证无照经营,则优先由许可审批部门查处。县级以上地方负责组织查处工作,并建立了部门协作机制,以确保查处的有效进行。
三、执法程序与修订背景
在执法程序方面,该办法遵循“一事不二罚”的原则。对于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若已按《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取缔,则无需重复适用无证经营处罚。查处流程包括立案审批、调查取证以及听取当事人意见等多个环节,以确保执法的公正性。
回顾其修订背景,我们发现,2017年修订后的《办法》旨在强化“先照后证”改革后的事中事后监管。相较于之前的《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这一新办法更加完善,更加适应当前的市场发展需求。
《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的出台为市场监管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指导方向。相信在这一法规的规范下,市场秩序将得到进一步整顿,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将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