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治疗原理
西药:主要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快速强制入睡,属于“治标”手段,但可能产生依赖性,停药后易反弹。
中药:强调辨证论治,针对失眠的根本原因(如心火亢盛、肝血不足等)调整体质,通过调和阴阳、补益气血等实现长期改善。例如,朱砂安神丸清心火,酸枣仁汤补肝血,黄连阿胶汤交通心肾。
2. 效果特点
西药:起效快(如唑吡坦30分钟内生效),适合短期应急,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受性增强或记忆力减退。
中药:起效较慢(需持续调理),但能从体质上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反复,如天王补心丹养血安神,安神补心丸调和五脏。
3. 副作用与依赖性
西药:常见副作用包括嗜睡、头晕、肌肉无力,长期服用可能成瘾,突然停药会引发反跳性失眠。
中药:副作用较少,但需辨证准确(如朱砂含重金属需慎用),部分药食同源药材(如酸枣仁、百合)安全性较高。
4. 适用阶段与联合治疗
急性期:西药可快速控制症状,如佐匹克隆缓解入睡困难。
慢性调理:中药更适合长期调理,如中西医结合中,西药短期稳定节律后,中药巩固疗效。
5. 典型方剂对比
西药:唑吡坦(短效)、艾司唑仑(中效)等,需严格遵医嘱。
中药:天王补心丹(心阴不足)、交泰丸(心肾不交)等,需辨证使用。
若需具体用药方案,建议结合体质咨询中医师或睡眠专科医生,避免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