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治疗(行为与习惯调整)
1. 建立床与睡眠的强关联
只在有睡意时上床,20分钟未入睡则离开床,避免在床上进行与睡眠无关的活动(如玩手机、看电视)。
固定起床时间,白天避免补觉,逐步调整生物钟。
2. 优化睡眠环境
保持卧室安静、温度适宜,可使用加湿器调节湿度,选择舒适的寝具。
睡前远离手机、咖啡因和刺激性食物,避免大脑过度兴奋。
3. 放松与助眠技巧
睡前泡脚(水温40℃左右)或洗热水澡,促进副交感神经激活。
按摩穴位如照海穴(脚踝内侧)、申脉穴(外踝下),每次按压10秒,重复3-5次,有助于安神。
二、药物治疗(需医生指导)
1. 西药选择
短期快速起效: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右佐匹克隆、唑吡坦),半衰期短,减少次日嗜睡。
抗抑郁药辅助:曲唑酮、米氮平适合伴随焦虑/抑郁的失眠,需夜间服用。
2. 中药调理(辨证使用)
肝火扰心:龙胆泻肝汤疏肝泄火;心脾两虚:归脾丸补益心脾。
肝血不足:四物汤(当归、熟地黄等)滋补肝血;气血两虚:复方阿胶浆改善心悸失眠。
三、生活方式与辅助疗法
1. 饮食调整
晚餐七分饱,避免酒精;睡前可喝温牛奶或蜂蜜水,避免辛辣、浓茶。
适量食用莲子、红枣等安神食物,但避免睡前大量进食。
2. 运动与物理治疗
白天进行有氧运动(如瑜伽、散步),避免睡前剧烈活动。
经颅磁刺激、针灸等物理疗法副作用小,可改善神经功能。
四、特殊情况处理
抑郁相关失眠:需优先抗抑郁治疗(如艾司西酞普兰),失眠可能随情绪改善缓解。
顽固性失眠:建议中西医结合治疗,如联用褪黑素与天麻醒脑胶囊。
若长期未缓解,务必就医排查病因(如甲亢、慢性疼痛等),避免自行滥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