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药类
1. 苯二氮卓类药物
作用:通过增强GABA神经抑制实现镇静催眠,兼具抗焦虑、肌松效果。
常见药物:
长效型:(安定)、氟西泮(半衰期>24小时)
中效型:劳拉西泮、、艾司唑仑(半衰期6-24小时)
短效型:、(起效快,适合入睡困难)
缺点:可能引起认知损害、肌肉松弛、成瘾性及反跳性失眠。
2. 非苯二氮卓类(Z类药物)
特点:选择性作用于GABA受体亚型,副作用较少。
代表药物:唑吡坦、右佐匹克隆、,起效快且次日嗜睡风险低。
3.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
适用:调节昼夜节律,改善时差或睡眠觉醒延迟障碍。
药物:阿戈美拉汀(兼具抗抑郁作用)、雷美替胺。
4. 抗抑郁药(部分具有镇静作用)
适用:焦虑或抑郁伴发的失眠。
推荐:
米氮平、曲唑酮(镇静作用强,需夜间服用)
氟伏沙明(I类中镇静效果显著)
慎用:氟西汀可能加重失眠。
二、中成药类
1. 疏肝解郁类
适用:肝郁气滞型失眠,如解郁丸、解郁安神颗粒。
2. 养心安神类
代表:柏子养心丸(补气养血)、天王补心丹(滋阴养血)。
3. 清热镇静类
如:朱砂安神丸(心火亢盛)、酸枣仁丸(肝阴不足)。
注意事项
西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长期使用。
中药:需辨证施治,如归脾丸适合心脾两虚型失眠。
如需具体用药建议,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并结合个体情况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