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干预
1. 物:
短期可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如、)或非苯二氮卓类(如右佐匹克隆、唑吡坦),这类药物起效快但需注意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尤其对合并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需谨慎。
若效果不佳,可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如喹硫平)辅助镇静,但需严格监测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
2. 抗精神病及抗抑郁药物:
针对合并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或痴呆),可联用抗抑郁药(舍曲林、帕罗西汀)或抗痴呆药物(美金刚、多奈哌齐),以改善情绪和认知功能,间接缓解失眠。
二、非药物疗法
1. 认知行为治疗(CBT-I):
通过调整睡眠习惯(如固定起床时间、避免白天补觉)、记录睡眠日记等方式重建生物钟,国际指南推荐为首选非药物疗法。
2. 中医与物理疗法:
中医推荐耳穴压豆、头部经络梳理(使用檀木梳刺激胆经)、酸枣仁等安神药材,或结合针灸、足浴等改善气血循环。
光照疗法(白天晒太阳30-45分钟)可调节褪黑素分泌,帮助稳定睡眠节律。
三、生活习惯调整
饮食与环境:睡前饮用温牛奶(糖尿病患者可选无糖)、避免晚餐过饱;保持卧室安静、温湿度适宜,可尝试白噪音助眠。
放松训练:如“神门画圈法”(双手叠放画圆冥想)或正念呼吸,缓解焦虑情绪。
注意事项
药物使用原则:需在医生指导下从小剂量开始,短期使用,避免依赖;警惕违法添加化学成分的中成药(如含氯氮平)。
综合评估:若失眠由器质性疾病(如心血管病、痴呆)引起,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精神病老人失眠治疗需个体化方案,建议家属陪同就医,结合药物与行为干预逐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