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疗法
1. 放松训练
渐进式肌肉放松:依次紧绷并放松全身肌群(从脸部到脚部),通过对比紧张与松弛感释放身体压力。
深呼吸练习:用鼻缓慢吸气使腹部膨胀,再缓慢呼气,重复至平静状态。
冥想与想象疗法:通过想象宁静场景(如海边、森林)转移注意力,缓解焦虑。
2. 睡眠环境与习惯调整
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凉爽,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
建立规律作息,固定起床/入睡时间,避免午睡超过30分钟。
睡前可散步、听舒缓音乐或喝温牛奶助眠。
3. 中医调理
穴位按摩:按揉手心劳宫穴(中指指尖对应点),配合深呼吸缓解心慌。
中药方剂:如安神定志丸(肝肾亏虚型失眠)、天王补心丹(心阴不足型焦虑)等,需中医辨证使用。
二、心理与行为干预
1. 认知行为疗法(CBT-I)
纠正对失眠的错误认知(如过度关注睡眠),减少强迫入睡行为。
采用刺激控制法:无睡意时离开床,仅在有困意时返回。
2. 运动调节
每周3-5次有氧运动(如瑜伽、散步),每次30-60分钟,避免睡前剧烈活动。
三、药物治疗(需医生指导)
1. 短期用药
非苯二氮类:佐匹克隆、雷美替胺等,成瘾性较低。
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如阿戈美拉汀,调节睡眠节律。
2. 抗焦虑药物
I类(如帕罗西汀、舍曲林)适用于焦虑伴失眠患者。
注意事项:药物需严格遵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长期依赖。若症状持续,建议尽早就医结合心理治疗与中医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