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绘“中华一家亲”和谐画卷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民族团结工作的核心主题“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正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这一主题的深层含义,旨在通过各种活动和文化的交融,让各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以下是近期各地实施的具体情况和实践案例:
一、文化交融活动
北京新街口街道的“石榴花开耀白塔”主题活动,无疑是一个亮点。这里,白塔寺的历史讲解、民族书画展和社区特色市集共同展现了33个民族共居共融的生动场景。而在新疆英吾斯塘乡,文艺汇演成为推动兵地融合的有力抓手,歌舞、走秀等节目充分展示了兵地合作的丰硕成果,进一步加深了“兵地一盘棋”的理念。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则通过多民族家庭共餐、展览等形式,呈现民族平等与团结的历史传承。
二、政策与宣传教育
宁夏打造了80多个“一家亲”互嵌社区,并依托闽宁协作开展“红石榴”青少年交流活动,推动就业与文化互动。内蒙古多伦诺尔镇则通过“石榴籽”宣讲队、线上知识竞答、惠民政策汇编等方式,使民族政策深入人心。宣威市结合社科普及周,开展了一系列法治宣讲、校园科普和民族文化活动,让人们在享受文化盛宴的感受到生态与民族协同发展的故事。
三、长效机制建设
阿拉善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党政文件审核和年度工作计划,推动其融入企业文化和村规民约,形成了常态化的工作机制。广西自治区印发的《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行动方案》,则通过举办“三月三”嘉年华等活动,将共同的精神家园建设落到实处。
这些实践案例,无不体现出各地以文化为纽带,以政策为支撑,推动民族团结从形式到情感深化的努力。每一个活动,都是对“中华一家亲”主题的深刻诠释,都是对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看着这些案例,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幅中华儿女的和谐画卷,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同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