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果致癌物超标 肉眼很难分辨
广州白云区某医院在4月26日接诊了一位女性患者刘某,她因急性呕吐和头晕而就医。经过化验,发现她出现了急性肝损伤,虽然经过对症治疗后情况有所缓解,但肝损伤的原因却仍然是个谜。
经过医生对刘某家属的仔细询问,怀疑焦点集中在了她大量食用的坚果上。原来,受疫情影响,刘某家里年前购买的坚果一直囤积在家未能送出。由于长时间待在家里,刘某养成了每天食用这些坚果的习惯,从1月份到4月份,几乎快要吃完。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些坚果。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坚果市场日益繁荣,不少家庭都会备些坚果以迎接过年。囤积过久的坚果容易变质,一些不良商家也瞄准了这个市场。
近日,央视曝光了一起重大的坚果网络案件。开心果、腰果、花生仁等营养丰富的零食,竟然被不良商家并掺入致癌物。据江门海关缉私局的数据显示,这起案件共涉及各种坚果8.03万吨,案值高达37.33亿元,是全国海关查获的最大一起坚果案。
缉私人员对查扣的294.39吨坚果进行抽样检测后发现,近50吨坚果的含量大大超出国家标准。这些未经检验检疫的农产品存在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严重威胁消费者的健康。
是黄曲霉菌和寄生曲霉菌的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土壤之中,特别是在潮湿、恒温的环境下更容易生长。最可怕的地方在于它无处不在,很多日常食物中都可能含有,比如变质的坚果、五谷、小作坊的自榨油等。
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定为1类致癌物,稳定性强、不易溶于水且耐高温。它的毒性极强,只需要1毫克就可能诱发人体癌细胞病变。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稍不注意,就可能摄入,日积月累可能导致胃癌、肝癌、肠癌等的发生。
为了远离的危害,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发现霉变的米粮谷物要及时丢掉;吃坚果时避免嘴直接接触到发苦的坚果;竹制、木质的筷子、菜板要及时清洗,不留食物残渣。多吃绿叶蔬菜,绿叶素能够有效阻止的吸收。只要我们用心留意,完全可以避开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