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之后拯救心灵更重要
在近日发生的这场地震灾难中,心理受灾人群被专家划分为五级。从直接卷入灾难的人员到死难者家属及伤员为第一级人群,他们面临的悲伤和内疚反应需要特别关注,尤其是现场救护人员与地震幸存者,他们都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对象。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部分人员可能会经历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第二级人群是与第一级人群紧密相关的人群,他们的情绪反应同样值得关注。从事救援或搜寻的非现场工作人员、帮助重建或康复的人员及志愿者等构成了第三级人群。第四级人群则是为灾区提供物资援助的社区成员及灾难责任组织。至于第五级人群,则是在临近灾难场景时心理失控的个体,他们最容易受到影响,可能出现心理病态的征兆。
在灾难面前,人们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援助,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对于受难者,我们的安慰方式至关重要。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所经历的痛苦和危险是被理解的,并且现在是安全的(如果确实如此)。我们要告诉他们,他们所经历的一切不是他们的错,他们的反应是正常的。我们可以告诉他们,每个经历类似事件的人都会有类似的感受。我们可以表达对他们的同情和理解,让他们知道感受到的难过和痛苦是正常的反应。最重要的是,我们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没有疯,事情会过去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面对情感表达时,我们应当允许他们哭泣、愤怒、憎恨或想报复等情感的释放和表达。
在安慰受灾人群时,我们也要避免一些不当的表达方式。比如我们不能简单地说“我知道你的感觉是什么”,或者“你能活下来就是幸运的了”等话语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额外的压力和负担。这些话语可能会让他们觉得我们并不真正了解他们的感受,或者暗示他们应该感到庆幸而不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我们在安慰过程中应保持敏感和尊重,避免使用可能加剧他们心理创伤的言辞。通过我们的言语和行为给予他们真正的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度过这段艰难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