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文化何以热起来
在数字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依然被古老的节气提醒着,去追寻亲近自然的美好。
7月7日,随着小暑的到来,我国大部分地区迎来了一年中最热情的时刻。而小暑,不仅仅带来了天气的热浪,还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了一场关于节气的热议。微距镜头下的美丽景色,养生之道的小暑秘诀,敦煌的岁时节令小暑篇等话题,激发了人们对于农耕文明的节气文化的思考和。
每一个节气都像是时间的诗篇,讲述着光阴的故事。从立春后的莺啼,到谷雨时的春昼,再到夏至的禾苗生长,二十四节气以宏大的视角和精微的感触,交织着天文与人文,时间与空间。它们不仅仅是时间的刻度,更是先人对时令、物候变化的观察和认知的凝聚。由此衍生出的绘画、戏剧、歌舞等艺术,为我们带来了鲜活的东方美学体验。
中国人素来有亲近自然的传统,我们的血脉中流淌着感时应物的天性。在数字科技包围的当下,节气的到来,更像是一种提醒,让我们放下繁忙的生活,去欣赏自然的美好。从立春到冬至,每一个节气都承载着丰富的风俗内容,让我们在庆祝节日的也能感受到节气的韵味。
活化节气文化,有着现实的土壤。自从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后,与节气相关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时逢谷雨,沿海海祭、中原食椿;冬至时分,南方汤圆、北方饺子,各具特色。而节气文化的热度持续推高,也得益于技术的吸纳和时代的交融。年轻态、沉浸式的视听产品,让我们在消费科技的也能感受到节气的魅力。这些产品将漂泊的游子、都市职人与神州大地的自然之美、古往今来的诗意之思紧密相连,为忙碌的生活带来清新的空气和心灵的慰藉。
一首二十四节气歌,唱出了时光的流转,也唱出了我们共同的回忆。让我们在感受着节气的也讨论着节气,让现代生活更加贴近大地。因为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亲近自然的美好愿望,而节气,就是我们实现这个愿望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