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重在护阳气
立冬,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每年都在11月7日如期而至。随着这一寒冷冬季的开启,人体的阳气逐渐处于脆弱状态,因此保护阳气成为立冬养生的重中之重。
立冬之际,人们应当遵循“早卧晚起,以待日光”的养生原则。夜晚早睡,有助于养蓄人体阳气,保持体温温暖如春。尤其是老年人,最好在太阳升起后再缓缓起床,因为此时人体阳气随着日光逐渐升腾,有助于头脑清晰、反应灵敏。对于上班族而言,虽然“晚起”可能难以实现,但应尽量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损耗阳气的行为。
冬季养生,防寒保暖尤为关键。从中医角度来看,背部是足太阳膀胱经的主要循行部位,这条经脉对人体的防御功能起到重要作用。保持背部温暖对于抵御寒冷侵入至关重要。脚部亦需注意保暖。中医有“寒从脚下起”的说法,强调暖背、暖足在冬日的重要性。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温度控制在30-40℃之间),不仅能消除疲劳,还能防冻防寒,促进良好的睡眠。
严冬季节,人体需要更多的热能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在中医理论中,冬季是阳气潜藏的时候,因此冬令进补能够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储存于体内,滋养五脏。冬季与人体的“肾”相对应,而咸味食品如海带、紫菜、海蜇等有助于养肾。冬季还应多食用温热护阳的食物,如羊肉、桂圆、栗子和大枣等。
虽然冬季锻炼有助于活血、助阳,但由于天气寒冷,四肢较为僵硬,因此在锻炼前应该进行适当的热身。锻炼还需根据个人的体质和年龄来定制。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则应在日照充足的时候进行运动,以防寒冷诱发症状急性发作。无论何种锻炼,都要注意保暖,运动出汗后要及时擦干,尤其是运动结束后要及时穿上外套,以免受凉感冒。
《立冬节气养生:护阳气是重中之重》由糖尿病网小编从人民网整理转载,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