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员工爆料为保工作买蔚来仍被裁
蔚来汽车近期陷入一场因裁员引发的争议漩涡,众多员工爆料公司存在强制或暗示员工购买车辆以保留工作的情况,但最终仍未能幸免于裁员。以下为事件详实梳理:
员工购车仍遭裁员的案例屡见不鲜。一位在蔚来效力5.5年的技术岗员工,为了保住工作贷款购买了两辆蔚来ET5,总额高达60万,每月需偿还超过1万元的贷款。即使动员亲友购车数十辆,最终仍被公司裁员。类似的情况在员工间广泛传播,他们反映称80%的同事曾接到明示或暗示,只有购车才能留职,甚至有些领导以升职为诱饵要求员工推销车辆。
对于这一系列的争议,蔚来官方并未直接回应关于购车的争议。其财报显示,裁员计划涉及约10%的岗位,即大约2600名员工。部分员工获得了“N+3”的补偿方案。内部信件中提到裁员是“组织优化”,需要聚焦核心业务,但并未详细解释具体的裁员标准。
这场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 购车压力:员工质疑公司把购车与职业稳定绑定,导致他们在背负高额车贷的同时失去工作。
2. 内部管理:爆料称部分裁员行动无预警,且与绩效无关,引发了对于决策透明度的广泛批评。
3. 行业对比:类似于恒大“员工买理财”事件,虽然购车是一种资产投资,但加重了员工的经济负担,引发行业内的类似争议。
后续动态(更新至2023年)显示,蔚来在2023年3月被曝实际推进了“10%优化”计划,部分部门的裁员比例甚至达到了50%,这与之前辟谣的“50%裁员”说法形成了鲜明对比。公司战略上有所调整,包括收缩手机业务、整合销售渠道,并由创始人李斌亲自抓供应链以控制成本。
舆论反响方面,网友对蔚来的做法表示批评,称其为“割韭菜”。部分员工则称购车文化感觉像是被“PUA”。法律界人士指出,如果强制购车的行为属实,可能涉及违反劳动法,但目前还需要证据支持。
这一事件暴露了蔚来在人员管理、业务扩张以及员工权益平衡方面的矛盾。这一争议对蔚来的长期品牌形象无疑产生了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