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药物调理方法
1. 调整作息与环境
建立固定作息时间,尤其强调同一时间起床(即使晚睡也要定点起床),帮助稳定生物钟。
保持卧室黑暗、安静,使用遮光窗帘和耳塞,温度控制在适宜范围。
白天避免长时间打盹(不超过30分钟),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或晒太阳,促进褪黑素分泌。
2. 行为与饮食调节
睡前1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刺激性影视内容及咖啡/浓茶,可饮用温牛奶或蜂蜜水。
尝试热水泡脚、听轻音乐、冥想或深呼吸练习,缓解焦虑情绪。
晚餐清淡易消化,避免过饱,推荐莲子、百合等安神食材(非睡前食用)。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
1. 中成药与中医疗法
常用中成药如乌灵胶囊、枣仁安神胶囊、百乐眠等,适合气血亏虚或肝郁型失眠。
中医针灸或按摩特定穴位(如神门穴、三阴交)可显著改善睡眠,部分案例显示对顽固性失眠有效。
中药方剂如黄连阿胶汤(阴虚火旺型)或酸枣仁汤(心肝血虚型)需辨证使用。
2. 西药选择与注意事项
短期可选用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唑吡坦、右佐匹克隆),起效快且次日副作用较少,需严格遵医嘱。
避免长期使用苯二氮卓类(如艾司唑仑),以防依赖和跌倒风险。
三、特殊护理技巧
针对认知障碍老人:通过翻身、轻声提醒、调整如厕时间等方式打断夜间兴奋状态,帮助重新建立睡眠意识。
物理疗法:如经络磁刺激、金如瓷试机等辅助手段,结合个体情况选择。
若上述方法效果有限,建议及时就医排查原发病(如抑郁、脑部疾病等),针对性治疗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