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满100岁称为什么

生活常识 2025-07-04 19:170生活常识www.shimianzheng.cn

在古代中国,人们对年龄有着充满雅致的称谓。满百岁者,被誉为“期颐之年”或“期颐”,这一称谓源自儒家经典《礼记曲礼篇》中的记载:“百年曰期,颐”。这一称谓蕴含了深邃的文化内涵。

“期”字在这里代表着人生的一个完整周期,也即一百年。人生百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被视为一个周期的结束,同时也是另一个新周期的起点。

而“颐”字则有着供养、养护的意味。百岁老人年事已高,往往需要他人的照料以维持日常饮食起居,“颐”字也代表了子女对长辈的孝敬与供养。

除了“期颐之年”,古代还有许多充满诗意的年龄称谓。例如,六十岁被称为“花甲”或“耳顺之年”,七十岁则称为“古稀”。这些称谓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表达,更是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赞美与颂扬。

八十岁被尊为“杖朝之年”,意味着老人已经步入暮年,需要借助拐杖行走。而八十至九十岁之间的老人,被称为“耄耋”,这一称谓体现了对老年群体的尊敬与关爱。九十岁的老人则被称为“鲐背”,意味着他们的年纪已经非常高寿。

更为有趣的是,九十九岁被称为“白寿”,这是因为“百”字去掉“一”就是“白”,寓意长寿之意。一百零八岁的老人则被称为“茶寿”,这一称谓背后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一系列年龄称谓,不仅体现了古代人们对人生不同阶段的细致观察,更是对他们诗意表达的一种体现。这些称谓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对长者的尊敬与关爱。

上一篇: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查询成绩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