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运价格一涨再涨
全球海运市场在近年来持续呈现价格上涨的趋势,特别是在2025年以来,这种涨势更加明显,涉及多个区域和因素。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核心驱动因素及市场表现的深入分析。
一、核心驱动因素
供需失衡与运力调配是海运价格上涨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全球局势的变化,尤其是红海局势的恶化,迫使部分航线改变原有的路线,延长了航程。船运公司在需求骤降后,将过剩的运力转移到其他航线,这无疑加剧了区域性供给压力。南美市场由于关税窗口期的临近,如巴西对中国新能源车的加税政策,引发了车企的集中出货,进一步加剧了运力的争夺。
关税政策和成本冲击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使得供应链成本上升,原材料如铜、塑料等价格上涨,迫使制造业企业向终端转嫁压力。北美航线的清关风险和关税成本的上升,导致部分中小企业暂停出货,船运公司通过附加费来应对利润损失。
船运公司的价格策略调整也是推动海运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一些头部企业自今年5月起开始征收旺季附加费,并通过“控量保价”的策略来维持高价。中远海运等企业则上调了综合费率,强化了市场的看涨预期。
二、区域市场的分化表现
北美航线在短期内呈现出波动与长期颓势并存的局面。虽然五一假期前的货主集中出货推高了即期运价,但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未得到缓解,远期合约仍然存在着下行风险。
欧线与地中海航线则因为消费信心的低迷以及地缘风险的影响,运价受到拖累。与此新兴市场航线如拉美和非洲航线则因为关税政策的刺激和需求激增,运价出现暴涨,并且呈现出结构性的失衡。
三、未来风险与市场展望
短期内,船运公司可能会通过停航、调配运力等方式来维持高价,但如果中美谈判取得进展或者新兴市场需求回落,运价可能会出现回调。长期来看,全球供应链的重构(产能转移、关税壁垒)将持续推高物流成本,中小企业可能会被迫退出高关税市场。
全球海运价格的涨势是由政策、运力、成本等多因素共同驱动的。短期内区域性分化仍将延续,货主需要密切关注中美贸易谈判的进展以及船运公司的运力调整动态。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可能对海运市场带来影响,货主和船运公司都需要灵活应对各种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需要寻求创新和转型的方式来适应市场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