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匪夷所思的英国饮食

生活常识 2025-04-28 01:170生活常识www.shimianzheng.cn

中国人对饮食的热爱可谓举世闻名,而英国人对于吃的态度,虽然也讲究,但总是难以摆脱被戏谑的命运。作为新华社驻伦敦的记者,我在英国生活多年,对英国饮食深有体会。在这块充满文化与历史底蕴的土地上,饮食的边边角角、点点滴滴都透露出独特的英国文化韵味。

提及英国饮食,许多人可能会联想到乏味、单调,甚至有人将其评为世界上最难吃的之一。美国总统小布什也曾有过类似的评价。但英国人却对自己的饮食颇为自豪,如苏格兰的烤牛肉、熏鲑鱼以及约克郡的腌火腿与布丁,被视为“国菜”。而“哈吉斯”则是苏格兰的传统美食,就连“油炸鱼加土豆条”这种看似简单的菜品,也成了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英国特色快餐。

当南京汽车集团收购英国罗孚公司后,派遣厨师团队接管其餐厅时,英国人产生了诸多猜测。一些人担心这是中国人准备将罗孚“搬”到中国的先兆。这一行动实际上展示了中英饮食文化的差异。

在中国人的眼中,吃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满足基本需求,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文化传承。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解决“温饱”问题是中国经济政策的基本尺度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吃得健康、吃得美味。而英国人则对中餐抱有浓厚兴趣,许多英国人甚至愿意为了品尝正宗的中餐而长途跋涉。

南汽派遣厨师到罗孚的做法,被一些英国媒体戏称为“中国人对罗孚餐厅下手”,引发了人们对罗孚未来命运的担忧。《金融时报》对这一事件的报道标题却准确地把握了中国人的心理“吃不惯英国菜南汽空降中国大厨到罗孚”。这也反映出中英两国在饮食文化上的不同理解。

一位知情的英国人在接受采访时坦言,“他们(中国人)认为三明治不是真正的食品”,这也暴露出中英两国在饮食观念上的分歧。而对于南汽派遣厨师的行为,一位接近南汽的消息人士称,这只是为了提高员工的餐饮质量,与雇佣本地员工无关。

饮食是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英国饮食虽然受到一些批评,但也有其独特之处。而中国人对吃的热爱和对健康的追求,使得他们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背景下,南汽派遣厨师到罗孚的行为,不仅是对员工福利的关心,也是对中国和英国饮食文化交流的积极推动。英国饮食遭遇国际巨头批评

曾经有汽车专家从南京来到这里,对英国的饭菜毫无胃口。就连法国总统希拉克,也对英国的美食频频摇头。

希拉克曾在一个场合与德国总理施罗德和俄罗斯总统普京闲聊时,选择了一家俄罗斯咖啡馆。在那次轻松的聚会中,他毫不掩饰地表示:“英国人对欧洲农业的唯一贡献就是疯牛病。”他进一步讽刺道,“世界上除了芬兰饭菜以外,英国的饮食堪称最差。你怎么能相信烹饪技术如此拙劣的民族呢?”在场的其他几位领导人都无法掩饰笑声,其中也包括前北约秘书长、布莱尔内阁的国防大臣罗伯逊。罗伯逊曾请希拉克品尝苏格兰特产“哈吉斯”,这也被希拉克巧妙地转化为对北约的调侃。这次对话被法国《解放报》的记者报道后,几乎引发了一场外交风波。布莱尔在随后的八国峰会上对此事进行了微妙的回应。

有趣的是,就在希拉克发表这些尖锐评论后不久,美国前总统小布什竟然也在英国主人面前拒绝品尝苏格兰引以为傲的“哈吉斯”。英国首相布莱尔对此并未发表强硬言论,英国媒体也保持了相对克制的态度。尽管如此,美国的《纽约时报》曾发表评论称,“以每平方公里所制作的恶劣食品计算,英国无疑是文明地区中最糟糕的国家之一。”该评论甚至将英国人自豪的康沃尔馅饼比作“挡门砖”。这一评论引发了英国人的愤怒,有人甚至焚烧美国国旗以示抗议。

事实上,“哈吉斯”是苏格兰的传统美食,与英格兰的康沃尔馅饼齐名。它是一种将肉馅和燕麦装在羊胃(羊肚)中烹制而成的食品,在英国特别是苏格兰享有盛誉。而关于英国餐桌上的佐料使用,有人形容英国上流社会人士的饮食习惯是“极简主义”几乎不添加任何佐料,女王的食物中最多只放几粒黑胡椒。这种近乎清教徒式的饮食观念,或许正是英国饮食文化独特之所在。

上一篇:年轻人要善待青春期包皮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