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病毒载体疫苗引发血栓原因有新解
此前有关研究报告引发了公众对强生公司和阿斯利康公司开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安全性的关注,特别是在诱导抗体引发危险血栓的问题方面。对此,加拿大科学家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揭示了疫苗与血栓形成之间的新细节。
科学家们发现,疫苗诱导的抗体在与一种名为血小板因子4(PF4)的蛋白相互作用时,其行为与抗凝药物肝素类似,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血小板的聚集,进而形成血栓。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疫苗引发免疫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
VITT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以及动脉或静脉血液凝块。此前,科学家们已发现VITT与针对PF4产生的抗体有关,而这次的研究则进一步揭示了这一过程的细节。为了这一现象的成因,科学家们分析了接种过阿斯利康疫苗的VITT患者的血清样本。
这些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岁,女性患者占40%,从接种疫苗到采集样本的时间平均为28天。研究发现,这些患者体内的抗体会与参与凝血的PF4蛋白结合,其结合的位点和肝素与PF4结合的位点相同。这表明,新冠疫苗诱导的抗体与肝素以相似的方式促进血液凝结。
通过比较VITT患者和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患者的血清样本,科学家们发现,VITT抗体与PF4的结合反应更为强烈。这一发现为理解VITT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主要研究者、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的伊萨克纳兹副教授表示,这项研究解答了抗体和血栓之间联系的重要问题,并可能对新冠病毒的诊断和治疗产生深远影响。
尽管抗体与PF4的结合可能并非血栓形成的唯一原因,但这一研究对于改善疫苗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加拿大,每6万人中就有一人可能对腺病毒载体疫苗产生危险反应。公共官员指出,新冠疫苗的益处远大于其可能带来的风险。这项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理解,使我们能够在确保安全的更有效地利用疫苗来对抗新冠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