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怎么写,ppt引言怎么写

生活常识 2025-04-07 07:050生活常识www.shimianzheng.cn

科学网李宏翰作者提到,心理学实证论文的引言部分对于整篇论文至关重要。它不仅为研究背景提供了基础,也为论证研究问题、提出研究假设提供了舞台。作为论文的开头,引言奠定了后续方法、结果和讨论的基调。其核心作用在于揭示作者所发现的研究问题,而论证这一问题则需要文献作为证据。

现实中,不少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的引言并未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此,我们观摩了一篇论文(Carlo, Mestre, Samper, Tur, & Armenta, 2010)的引言部分作为学习样本。

几个世纪以来,哲学家一直在争论情绪与认知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最近的道德理论家,如Kohlberg、Hoffman等,再次点燃了这场争论。认知发展理论家强调社会道德认知在道德发展中的地位,这一观点至今仍然影响着许多研究(Lapsley, 1996; Turiel, 1998)。与此社会认知理论家试图理解道德情绪与认知的相互作用(Carlo, 2006; Eisenberg, 1986)。例如,Haidt(2001)认为道德情绪是道德认知的基础。尽管争论持续,但研究道德认知与道德情绪的过程是必要的。

亲社会道德推理是在没有法律或正式社会规定的情境中,个体在面对自己与他人的心理或身体需要冲突时,做出的关于助人机会的决策。与强调正义、禁止和生死的道德推理不同(Kohlberg, 1984),亲社会道德推理关心的是人际关系和关心(Eisenberg, 1986; Gilligan, 1982)。Eisenberg(1986)将亲社会道德推理分为五个发展阶段,这些阶段与道德情绪如同情等密切相关。亲社会道德推理与亲社会行为、同情和观点采择正相关,与攻击行为负相关(Eisenberg et al., 1995; Eisenberg et al., 2001)。

观点采择是另一个与道德行为有关的认知因素。Batson(1998)和Hoffman(2000)指出,观点采择是产生同情的关键过程,能够促进亲社会行为并减少攻击行为。理解他人的感受、意图和愿望以及社会情境,能够引发对需要帮助者的同情和更多的亲社会行为。元分析发现,这些结构之间总体上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Underwood & Moore, 1982)。攻击行为和外部化与观点采择负相关(Miller & Eisenberg, 1988)。

一些学者强调了移情和同情在亲社会行为与攻击行为中的重要性(Batson, 1998; Hoffman, 2000)。Batson认为移情是利他主义行为的基础,而Hoffman指出移情往往是亲社会行为的主要动机。相反,缺乏移情是临床精神疾病的核心成分,并与犯罪行为有关(Hare, 2006)。尽管观点采择能让个体理解社会情境,但推动个体进行亲社会行为、避免伤害或损害他人的结构是移情与同情。这两个概念是推动个体做出道德决策的关键因素。

这篇论文的引言部分详细了道德认知与道德情绪在个体决策中的作用,特别是亲社会道德推理、观点采择、移情和同情等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观摩这样的论文引言,我们可以学到如何有效地阐述研究背景、论证研究问题并提出研究假设,为后续的实证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移情、同情与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间的深层联系

经过数百年的与争论,关于情绪、认知、道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已成为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多领域的共同关注点。从认知发展理论到社会认知理论,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关于道德认知和道德情绪过程的互动关系,更是引发了广泛的讨论。Batson(1998)、Carlo(2006)和Eisenberg(1986)等人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移情、同情、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之间联系的实证证据。

尽管证据确凿,但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存在若干挑战。大量研究采用横向设计,这使得我们难以准确推断因果关系。现有研究的样本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全面观点采择、亲社会道德推理、同情等因素与社会行为间的多元关系(Carlo, 2006; Eisenberg & Fabes, 1998)。本研究旨在以西班牙的较大纵向样本为基础,进一步这些多元关系。

西班牙作为一个重视家庭的社会(Elzo, 2004),其文化和社会习惯中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尽管在某些维度上,西班牙被评定为个体主义程度较高的国家(Hofstede, 1984),但其集体主义的特点仍不可忽视(Basabe et al., 2001; Fernandez-Berrocal et al., 2001)。在亲社会发展的研究中,西班牙青少年的发展模式与美国青少年存在相似之处(Mestre et al., 2002)。基于这些背景,我们预测道德推理和情绪与亲社会行为正相关,与攻击行为负相关。

我们预期青少年中的女生会比男生表现出更多的观点采择、同情、亲社会道德推理和亲社会行为(Eisenberg, 1986; Gilligan, 1982)。几百年的哲学思考,结合现代的社会科学研究,让我们不断接近真理。本文旨在重新道德认知与道德情绪过程在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梳理认知发展理论、社会直觉理论等文献,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争论的焦点和研究的方向。我们也清晰地认识到已有研究的不足和局限,以期通过我们的研究为这一领域带来新的视角和发现。文献综述显示,亲社会道德推理、观点采择、移情等方面已有丰富的文献基础和研究结果,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视野。接下来我们将基于这些文献和研究结果深入道德认知与道德情绪过程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通过详细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揭示这些过程的复杂性和微妙性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学术研究的广袤天地中,诸多问题已然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与。这篇论文正是针对其中一些明显存在的问题而展开深入研究。如何对文献进行准确、全面的述评,是学术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参照。

第六段的内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学术研究的海洋中熠熠生辉。它聚焦于研究的独特性,特别是在文化差异方面的独特之处。论证过程中,文献作为坚实的证据,支撑起研究的每一个观点。常识在这里并不占据主导地位,而是文献的力量,让我们见证了研究的权威性与可靠性。本文的研究假设,正是在这些基于文献的基础上提出的,赋予整个研究强大的逻辑性与可信度。在我国的心理学研究中,很多时候都是借鉴国外的文献,研究者也时常强调文化差异的重要性。而在这里,本文为我们展示了如何精准地表述相关问题,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范例。

心理学实证论文的引言部分,犹如一部精心编织的文献交响乐。在写作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文献是至关重要的。有条理、分层次地逐步论证,不仅能够清晰地展现出研究的脉络,还能够提出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假设。值得一提的是,正如其他博文已经指出的那样,引言部分并不需要过多地论证研究的意义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因为真正的高质量研究,其意义自会不言自明。

本文旨在为广大学者提供心理学实证论文写作的有效指导,从文献述评到研究假设的提出,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希望本文能对大家的学术研究之路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在此结束之际,流产网再次感谢您的阅读,愿您收获满满的知识与灵感。

上一篇:创新声卡论坛(创新1270声卡论坛)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