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吐槽烤全羊烤糊遭索赔2万
在江苏常熟,韩先生因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对一家餐馆烤全羊的不满意体验,而陷入了一场与商家的法律纠纷。这一不仅引发了公众对消费者权益的深入思考,也揭示了网络时代消费者评价与商家名誉权之间的微妙平衡。
韩先生与同事在这家餐厅花费了4500元,却对烤全羊的质量感到失望。他认为烤全羊不仅烤糊了,而且肉质过硬,与店家宣传的“肥而不腻,脆而不焦”相差甚远。韩先生选择了通过短视频平台发表自己的不满,然而这一举动却引来了商家的强烈反应。
商家表示,韩先生的迟到导致烤全羊回炉加热,影响了口感。他们指责韩先生通过发布视频恶意差评,并声称其行为影响了店铺的生意。商家甚至以“网络侵权”为由,将韩先生告上法庭,要求其删除视频、公开道歉并索赔。
这个迅速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韩先生发布的吐槽视频获得了大量点赞,引发了网友对店家菜品质量的质疑。商家则声称因为这段视频,他们遭受了网络暴力,店铺评论区出现了大量负面留言,损失惨重。
法律界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律师指出,消费者如果基于真实体验进行客观评价,未虚构事实或使用攻击性语言,那么他们的评价行为是合法的。如果消费者的评价存在夸大或主观恶意,那么这种行为可能会构成名誉侵权。
韩先生和商家在法律上的纠纷也颇具看点。韩先生需要证明视频内容的真实性,例如提供消费凭证、现场照片等;而商家则需要证明他们的损失与韩先生的视频有直接的关系。
这个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消费者与商家的纠纷,它引发了公众对“探店博主”“普通消费者”评价权的讨论。舆论多支持消费者如实反馈的权利,认为这是消费者权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25年5月,这个案件的最终结果尚未公开。不论最终判决如何,这个都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对于消费者来说,应该通过合法途径维权,保留证据并避免情绪化表达;对于商家而言,则需要提升服务透明度,理性应对消费者的评价。
在这个网络时代,消费者的评价和商家的声誉都可能因为一段短视频而迅速传播。双方都需要更加谨慎和理智地处理各种问题,共同营造一个和谐、透明的消费环境。希望这个能引发更多人对消费者权益和商家责任的思考,促进消费者和商家之间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