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操办身后事,他们被称为生命策划师

健康养生 2025-04-30 08:070健康养生www.shimianzheng.cn

中新社北京报道,冯欢在2019年5月1日完成了人生中的两件大事结婚,以及在婚礼上与丈夫共同签订了一份特殊的“生前契约”。

这份契约与众不同,它并非关于婚姻的幸福承诺,而是关于生命的告别仪式。冯欢与贵州一家殡葬文化公司签署了这份合约,将自己在生前就规划好了身后事的细节。

近期,一部关于殡葬行业的电影《人生大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冯欢的经历并不是个案。这家公司背后的老板贺迅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人的一生,婚姻可能不止一次,但死亡肯定只有一次。为什么我们重视婚姻的仪式感,却忽视了如何与世界告别呢?”

“生前契约”这一概念在冯欢的婚礼上悄然兴起。她称自己作为“生命策划师”,在婚礼上与丈夫共同筹划的不再只是未来的甜蜜生活,还有如何面对生命的终点。这份契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遗嘱或遗愿清单,而是以更加细腻和人性化的方式处理生死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生前契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英国的遗嘱信托,并在美国和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在中国,这一服务也逐渐受到关注。一家国内殡葬服务品牌自2016年在合肥试点开展此项服务以来,短短几年间已经推向全国多个城市。的业绩报告显示,该服务的推广效果显著,签订的契约数量呈现出显著增长趋势。

该企业的负责人邢伟东介绍,“生前契约”的客户主要是年龄在65岁至70岁之间的群体。这些客户通常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对生命有着深刻的认识和豁达的态度。他们中不少人是与子女分居的,或者是一些生命终末期信号强烈的群体,例如重病患者。除了父母与子女,还有许多夫妻之间互相为对方签署这样的契约。

邢伟东认为,“生前契约”受到关注与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密切相关。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和老龄化人口的增加,传统的殡葬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生前契约”作为一种创新的服务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和人性化的选择。

尽管“生前契约”具有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法律风险。冯欢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她在签署契约前曾咨询律师朋友以确保风险可控。中国法律界人士也提醒消费者在选择此类服务时要谨慎对待合同条款,确保其合法性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生前契约”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更加自主和人性化的方式来面对生命的终点。随着其逐渐普及,也需要更多的法律和规范来确保其健康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来接受这一变革,同时也要保持对法律的敬畏和尊重。在当今社会,随着人们对身后事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殡葬服务合同逐渐成为人们规划未来的一种重要方式。当客户与殡葬服务提供者签署合他们约定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服务,更是对生命尊严的守护和对家人未来的安排。在合同中可能会遇到一些纠纷问题。

当客户去世后,殡葬服务提供者有时可能无法完全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或者在履行过程中存在瑕疵甚至重大问题。这时候,继承人有权利要求殡葬服务提供者承担违约责任。违约金的支付或者实际损失的赔偿,都是维护权益的有效手段。蓝天彬律师对此表示,考虑到殡葬处理的损失往往难以具体量化,建议当事人在生前契约中就明确违约情形和违约金数额,以便在必要时维权。

也有一些情况下是客户的继承人拒绝按照生前契约进行殡葬处理,并要求殡葬服务提供者退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殡葬服务提供者没有违约行为,那么退款的要求就不应被满足。为了更好地避免纠纷和冲突,律师建议在签订生前契约时,尽量详细约定合同履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情形、违约的情形和违约金数额等。合同内容也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危害公共安全或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这些细致的约定,人们可以更好地安排自己的身后事,让家人和自己在面对生命终点时都能有更多的安宁和尊严。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在生命的终点能够体面地离去,但这一切都需要我们提前做好规划和准备。生前契约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合同,更是我们对生命尊严的守护和对家人的深深关爱。(为尊重隐私,中的采访对象使用化名“冯欢”)

上一篇:外交部回应印度黑客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