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六节气防病指南

健康养生 2025-04-29 22:260健康养生www.shimianzheng.cn

立秋注意情绪管理,预防情绪障碍

立秋之际,天气渐凉,人们往往对凉爽的秋天充满期待。气候的干燥和气温的不稳定,容易对人的心理和生理产生影响。尤其是对那些心理较为脆弱的人而言,秋日的阴雨绵绵可能引发情绪或精神障碍,甚至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作。

从中医的角度看,秋季与肺相应,情绪容易偏向忧郁。这是因为随着日照时间的减少,人体生物钟难以适应这种变化,导致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这样的变化可能使人的情绪状态出现波动,对于已经有抑郁情绪或抑郁症的人来说,秋季更是需要特别关注。

那么,如何调理秋季情绪呢?

1. 饮食调整:吃些热量高的食物,如肉类、豆类等,可以满足身体的需要。当情绪低落时,不妨尝试喝点绿茶或咖啡,吃点香蕉,这些食物有助于提振心情。

2. 运动与户外活动:保持适度的运动,如太极拳、球类、快走、跳舞等,能够放松身心。

3. 保持心情愉悦:以乐观的态度看待季节变化,保持内心的宁静,避免过度悲秋。

4. 增加阳光照射: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人的情绪会得到调动,有助于减轻或消除抑郁情绪。在室内,可以打开照明设备,多吃含糖量高的食物,也有助于调节心情。

5. 培养兴趣爱好:秋季情绪容易低落,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可以有效地转移注意力,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处暑当心疾病侵袭,注重健康防护

处暑时节,天气开始由热转凉,但天气状况仍然复杂多变。中午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容易导致乙脑、感冒等疾病的侵袭。

乙型脑炎是一种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预防乙脑的主要措施包括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随着气温逐渐降低,病毒容易乘虚而入,因此公众还需要注意预防感冒。

专家提醒,处暑时节要注意增减衣物,小心着凉。由于天气干燥、雨水少,人们容易出现咳嗽、咽干不适等症状,因此要注意补水,保持室内空气湿润。参加健身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都是提高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白露暑气渐消,防病为先

白露标志着暑气渐消,凉爽的秋季真正来临。从白露起,天气由热转凉,冷热交替、昼夜温差变化较大。

专家建议,此时人们要注意预防食源性疾病、细菌性痢疾、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市民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生或半生食品以及腐败的变质食品。对于细菌性痢疾的预防,应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随着开学季的到来,还要特别注意预防手足口病和各种呼吸道传染病。

秋分警惕季节变换带来的健康挑战

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形成昼夜等长。从这一天起,北半球各地的夜渐长、昼渐短。

随着南下冷空气的势力增强,凉风习习,秋高气爽。但秋分时节也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等病的多发季节。一些旧病如胃病、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也可能复发。您要注重饮食卫生,加强锻炼,同时注意添加衣物以防感冒。在这个季节里参与户外活动的同时也要注重自我保护与健康防护。寒露之季,气候逐渐转向干燥,昼热夜凉,养生需防燥润肺。中医讲,此时“燥邪”盛行,易伤肺伤胃,人们可能会出现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等症状。对此,除了注意养阴防燥、润肺益胃,精神调养同样重要。

随着日照减少、风起叶落,人们难免心生凄凉,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忧郁伤感。保持好心态,培养乐观豁达之心是养生保健的必备要素。饮食上,应减少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的摄入,多食用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等具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的食物。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注意补充水分,水果如雪梨、香蕉、哈密瓜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霜降时节,正值秋冬过渡,天气变化较大,患有肠胃疾病、高血压及脑血管硬化的患者需特别小心。作物泛黄、草木落叶,气温下降迅速。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舒畅,早晚减少外出,避免受冷空气侵袭。预防疾病,要从日常生活做起。

随着气候变冷,人们的睡眠时间增多。在睡眠时,血流速度减缓,容易形成血栓,因此寒露过后患脑血栓的风险增加。在养生方面,祖国医学建议秋季应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顺应节气变化,才能确保身体健康。

在这个时节,除了注意饮食和情绪调养,还应多留意身体的变化。如果出现皮肤干燥、瘙痒、咳嗽等症状,要及时采取措施缓解。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适当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感冒。只有综合调养,才能度过这个寒冷的季节,迎接春天的到来。

最后提醒大家,不要因气温下降就急于增加厚重衣物,要有针对性地适时增减衣物,保持身体的舒适度。在寒冷的季节里,让我们一起做好健康防护,迎接美好的每一天。

上一篇:上海全市性封控还会持续多久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2016-2025 www.shimianzheng.cn 失眠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