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门联合发布健走宣言 健走小心4种错误走法
健走:一场简单与坚持的舞蹈
健走,看似简单,但坚持却不易。每天适度的健走运动,如同给身体各个角落送去关怀与照料,带来无数意想不到的好处。为了宝贵的健康,再忙也别忘了给双腿一些运动的机会。
不久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等七家权威专业机构齐聚一堂,在云南腾冲市共同发布《科学健走腾冲宣言》。他们倡导公众以科学的方式进行健走,以期获得最大的健康效益,同时避免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王临虹指出,身体活动不足已成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推手。令人担忧的是,中国成人经常锻炼的比例仅为18.7%,尤其是20-49岁的劳动力人口,锻炼比例更是偏低。为了扭转这一趋势,七家专业机构共同发起这场健走倡议。
《宣言》特别指出,健走是介于散步和竞走之间的中等强度运动。当达到气喘吁吁、心跳加速但仍能交谈的状态时,能量消耗将明显增加。建议公众每次健走至少30分钟(或30分钟到1小时),或是每次至少10分钟,每天累计达到30分钟以上。
而在朋友圈中,那些动不动晒出2万步、3万步的“壮举”,可能因过度健走而导致腿部关节的慢性劳损。《宣言》提示,锻炼应全面,除了健走,还需结合力量、柔韧等训练,让身体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那么,健走具体有哪些好处呢?
健走能提高抵抗力。通过健走,人体内的能量消耗得以增强,代谢机制得以改善,这对于预防代谢性疾病尤为重要。健走还能增强心肌功能,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提高呼吸系统功能,并有助于防止肌肉萎缩和骨骼关节功能退化。
健走还具有显著的保健效果。在健走过程中,双腿的交替支撑和蹬摆,能够加速心血管回流,对血壁起到按摩效果,有助于恢复血管弹性。
科学的健走训练还能缓解压力。通过激发人体的造血功能,健走能提高血液里的血红蛋白和红血球含量,增强人体氧气的输送系统,改善心血管、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使人更有能力应对各种心理压力。
健走还能改善腰酸背痛。抬头挺胸、双臂大幅摆动、大跨步前进的健走方式,自然拉直背肌肉,有助于缓解背部酸痛。
健走是人类最好的医药。它不仅能改善身体健康状况,还能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让我们一起加入健走的行列,享受这场简单与坚持的舞蹈吧!常见的四种健走误区
你是否曾经健走时遇到过这些困扰?今天我们就来揭示四种常见的健走误区,让我们重新认识如何正确地迈出每一步。
一、健走误区之“步履沉重,难以迈开步伐”
你是否在健走时感到步履沉重,每一步都像是在拖泥带水?这样的健走方式不仅让人显得精神不振,更无法充分锻炼腿部肌肉。健走的每一步都应轻盈有力,让我们在行走中焕发活力。
二、健走中的“无臂行动”
健走不仅仅是腿部的运动,双臂的摆动同样重要。它们不仅能带动上半身的参与,帮助保持身体平衡,更能让我们的健走更具节奏感。双臂的摆动应与脚步的节奏相得益彰,共同演绎一曲优美的健走乐章。
三、偏好坡度行走的误区
你是否喜欢在坡道上健走,享受那种挑战自我的刺激?这样的健走方式对膝关节的伤害不容小觑。为了我们的健康,最好选择平地或硬质路面进行健走。草地和土地等自然路面虽然舒适,但也可能带来潜在的风险。
四、矫枉过正的健走姿势
很多人在健走时过于注重姿势,反而失去了健走的自然与舒适。其实,只要我们保持自己平时熟悉的姿势,就能轻松愉快地享受健走的乐趣。只要我们避免不良步行习惯,就能让健走成为一项有效的锻炼方式。
以上就是四种常见的健走误区,你是否也曾踏入其中?从现在开始,让我们调整步伐,用正确的方式享受健走的乐趣。让我们一起走出健康,走出快乐!每一步都要昂首挺胸,自信前行。记住,正确的健走方式不仅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还能让我们在行走中展现自己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