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要搞自给自足?发改委-误解
针对外界关于“中国是否走向自给自足经济”的猜测与误解,国家发改委在党的二十大新闻中心举办了一场记者招待会,对此进行了明确的回应,并深入阐释了新发展格局的真正内涵和中国的对外开放立场。
一、发改委的坚定立场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赵辰昕在招待会上的发言斩钉截铁。他明确表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发展策略并非意味着封闭发展或自给自足。他强调,将“国内大循环”误解为对外收缩的声音是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的误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所构建的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绝非封闭的国内单循环。
二、新发展格局的深层解读
1. 战略背景清晰: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基于我国发展阶段的变化和全球比较优势的调整,旨在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这是国家长远发展的全局性决策。
2. 内外联动,相互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改革开放以来的40多年,中国通过融入全球经济,利用两种市场、两种资源,大大提高了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推动了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3. 主动应对挑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逆流和个别国家的“脱钩断链”行为,中国坚持开放合作,反对任何形式的“小院高墙”。赵辰昕明确表示,世界经济融合的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三、资源安全与开放合作的和谐共生
针对外媒关于减少铁矿石、能源等进口依赖的提问,赵辰昕回应称,中国不会因强调资源安全而走向自给自足。他强调,中国将通过国际分工协作保障供应链的稳定,与全球产业链融合,内外需市场相互依存。开放合作仍是提升国内大循环质量的关键路径。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中国始终坚信,与世界经济互联互通才能更好地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任何逆全球化的浪潮都无法阻止中国扩大开放、深化合作的决心。中国将继续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挑战,实现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