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宣传推销槟榔
一、政策禁令的风起云涌
自2021年9月开始,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果断出手,严禁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槟榔及其制品。那些冠名、赞助、软植入等形式被一一叫停。这是为了阻止槟榔广告误导公众,特别是年轻的心灵。这项决策犹如一股清流,涤荡着广告市场的尘埃。
槟榔制品的定位也开始发生转变。市场监管部门明确表示,这些产品不能按食品进行监管,那些“食品”“食用”等标识也被禁止使用。槟榔制品也不能在食品区域陈列或与食品混放销售,这是一次对市场秩序的整顿。
对于电商平台,也给出了明确的要求。他们不能以食品的名义展示槟榔制品,并且需要确保槟榔销售区域与食品区域保持距离。尽管如此,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平台仍把槟榔归类为“休闲零食”“蜜饯果干”等食品类别进行销售,这引发了人们对监管执行的思考。
二、执行现状的反思与问题
尽管有明确的政策禁令,但平台违规现象仍持续存在。截至2025年3月,部分电商平台如淘宝、京东等仍悄悄将槟榔作为食品销售,商品描述中使用诸如“口感醇厚”等诱人用语。商家上传的许可证也大多是食品经营类,这暴露出平台监管的漏洞。
消费者对槟榔的健康风险认知不足。世界卫生组织及医学研究已明确槟榔为一级致癌物,但部分消费者仍对其危害性缺乏警惕。部分商家利用“提神”“养生”等营销话术进行推广,这无疑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
三、未来的监管强化方向
面对现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平台责任的落实。督促电商平台严格审核商品分类,禁止槟榔制品与食品混淆展示,并清理那些违规的宣传语。
未成年人的保护也至关重要。我们需要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槟榔制品,并限制相关广告在社交媒体、直播等新兴渠道的传播。
当前,槟榔管控政策已形成框架,但执行层面仍需多部门协同,尤其是在电商渠道和新兴媒体领域的动态监管需要得到加强。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的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