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贩子盯上乌克兰女孩
诱骗与迫害:乌克兰女性难民的特殊挑战
一、作案手段与受害者的特征
诱骗策略:针对语言不通、孤立无援的乌克兰女性难民,人贩子以提供住所、交通或金钱为诱饵,实施欺骗。例如,在波兰,一名49岁的男子就曾假借“庇护”的名义,诱骗一名年仅19岁的乌克兰少女。
目标筛选:这些犯罪团伙会派遣探子在火车站、边境等地方寻找携带年轻女儿的母亲或单独行动的年轻女性,并拍摄目标照片发送给同伙进行确认。
价格体系:据英国媒体报道,一名年龄大约在20岁左右的女性的“市场价格”高达约120万元人民币,而且年龄越小,价格越高。
二、涉及的国家与典型案例
波兰:在边境梅迪卡地区,活跃着一些人贩子团伙。甚至有一些前保镖如比利赖特等退役军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在此巡逻,他们曾当场识别并阻止潜在的犯罪行为。
德国:柏林主火车站成为了一个高危区域。多名有性侵前科或可疑行为的男性经常在此出没,以接送、搭讪等形式接近女性难民。更有甚者,他们甚至会诱骗女性跟随其回家以换取金钱。
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地也相继发生了类似的案件。部分犯罪者为了逃避打击,伪装成“志愿者”或“医生”实施犯罪行为。
三、如何应对与警惕
执法行动:波兰警方已经逮捕了多起案件中的嫌疑人,并依法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惩处,最高可判处12年监禁。德国警方也提醒广大难民警惕陌生人的“帮助”,避免接受非官方渠道的援助。
社会倡议与提醒:志愿者组织和民间团体也在积极行动,建议难民中的女性尽量结伴行动,避免饮用陌生人提供的饮品。他们也强调在寻求帮助时,应优先联系官方的救援机构。
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截止到2025年,针对乌克兰女性难民的此类活动仍然呈现出明显的跨国化、组织化的特征。部分犯罪团伙甚至通过暗网进行交易。尽管多国已经加强了边境监控和执法合作,但由于难民的流动性高、语言障碍等问题,仍然给犯罪滋生提供了可乘之机。这是一个复杂且严峻的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